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为信访当日接待“点赞”

为信访当日接待“点赞”

2015-05-07 09:17:29

  柞水县下梁镇党委书记 鲁家春
  市委、市政府推行的镇办“五项制度”,从根本上巩固和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形成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点赞”。别的不说,就拿当日接访制度的深入实施来看,就有三个层面的利好:
  从干部层面讲:整治了“大锅饭”,种好了“责任田”。长期以来,镇办工作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格局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吃“大锅饭”现象,扶贫救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等,大家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群众不知道干部是干啥的,干部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市委、市政府施行的镇办当日接访制度,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信访工作划定了“责任田”,明确镇办要有牌子、有场所、有设施、有法律法规资料,每天要有科级领导带班接访、信访干部值班接访,让来信来访的群众都能找到接访的人,做到有访必接、每日接办、限时办结。这样一来,不仅干部觉得工作顺手了,群众更觉得办事方便了,机关效能也随之提高了。
  从群众层面讲:少跑了“冤枉路”,巩固了“护城河”。镇办既是国家机构的末梢神经,也是党委、政府的前沿阵地,尤其是在信访维稳方面,充当着“护城河”的角色。群众有诉求、有疑惑找政府,第一站都是到镇办,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镇办找不到人,或每次找的人、给的答复都不一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上县到市赴省进京越级访的念头。镇办当日接访制度,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找到相对固定的人,实现进门有人接待、诉求有人登记、问题有人解决,特别是推行信访联网和信访信箱制度,群众反映问题足不出户,避免了来回跑“冤枉路”,大大降低了信访成本,在第一道关口就把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处有效减少越级访。
  从干群层面讲:拆除了“无形墙”,架起了“连心桥”。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沟通多了自然就会敞开心扉、打开心结。实际上,群众可能在刚开始上访时对诉求不满意、对工作不理解,干群之间总是感觉横亘着一堵无形的墙,但是当群众若干次面对干部将心比心的劝解时,在内心深处也会有所触动,架起一座“连心桥”,在心与心的交流中由不理解变为理解,进而达到息诉罢访的效果。尤其是随着信访当日接待制度的深入推行,接访干部始终保持笑脸相迎、让座递茶,耐心倾听、热心解答的态势,上访群众即使火气很大,可能在干部递出的一根烟、送上的一杯水中消解一半,达到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进而使一些甚至不合理的诉求变得理性。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