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一位残联干部的驻村故事

一位残联干部的驻村故事

2016-04-13 08:37:2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记者 吉文艳
  “卷起家中的铺盖,背起简单的行囊,我们行进在,驻村扶贫的山路上。头顶山雨迷离,脚下纵横荆棘,我们的心啊,早已飞进了,日夜牵挂的包扶村。”这是一首歌颂驻村扶贫工作者的诗歌,李强就是这浩浩荡荡扶贫大军中的一员。李强今年35岁,是省残联一名干部,2015年10月份来到洛南县三要镇罗村开始驻村扶贫工作。他与村民同劳动、同生活,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延伸至最基层,将各项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以一己之身担负起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
  民情日记录民生
  “王耀龙,西河组,家中5口人,两个孩子上学,老人双眼失明,老人的残疾人补贴已领,王耀龙为尘肺病患者,脱贫方法为发展蚕桑养殖”“罗明生,上坪组,家中6口人,儿子打工,儿媳照顾学生,罗明生为尘肺病患者,同时患有结核病,家里种植中药材1亩,儿子劳务外出”……这些是从李强随手携带的日记本中摘抄的内容,里面详细记录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手段,这是他开展驻村工作的突破口和第一手资料。
  为了尽快熟悉驻村工作,初来乍到的李强也不和村民“认生”,到农户家中走访“吹牛”,到田间地头和大家伙攀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经过入户摸底调查,李强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走访,李强走遍了罗村的沟沟岔岔,走访对象既有贫困户,也有种养殖大户。走访农户王盼家时,看到四面透风的土坯房,坑洼不平的泥土地面,用木板拼凑而成的床和这个瘫痪在床的小伙子,贫困和落后瞬间击中李强内心的痛点。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真心实意解民忧
  “真是感谢您,没想到这么快就把轮椅送来了,这下我老伴就不用整天瘫在床上了。”4月6日,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本已瘫痪在床的村民姜秀云却执意让家人搀着她来到院子,迎接期盼已久的轮椅。“得知老人瘫痪急需轮椅后,我主动要下相关证件,到县残联为老人申领了轮椅。”李强说。
  2015年腊月廿五,罗村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带着米、面、油、肉等物资和现金来到贫困户家里,为贫困户带来了过年的礼物。原来,这些人都是李强的朋友,他们得知这里的人生活清贫后纷纷慷慨解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贫困户过个祥和之年。“我可以回省城的家过个富足的年,但心里却放心不下贫困户,就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捐款的倡议,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短短几天就筹集了5000元钱。”李强说,虽然捐款不能剜掉贫困户的穷根,却能暂时让他们过个好年,自己心里也能有所安慰。
  最近,李强又在筹划着一件事。“村民陈淑军一家五口中有三人都是残疾人,可他们家门口有个陡坡,进出特别不便,我想着能修一下。”李强说,修路需要花费4000多元钱,这对陈淑军一家堪称一笔巨款,他与朋友协商后共同出资修路,只希望能改善一家人的出行条件。
  产业脱贫帮民富
  “养鸡场愿意提供鸡苗给咱们贫困户,谁家有养鸡的想法可以找我来了解。”“今年的扶贫贷款政策下来了,谁想贷款尽快找我,有啥不懂的也尽管来咨询。”驻村工作千头万绪,但为村民发展产业创造条件是李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凭我一己之力很难让村民彻底脱贫,但我的优势在于熟知政策,人脉资源广,我要做的就是发挥桥梁作用,在帮村民发展产业上牵线搭桥。”李强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当地实际,李强所在的省残联经充分调研,引导群众在发展核桃果业、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把种植养蚕作为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持续抓好罗村村残疾人蚕桑扶贫基地建设,投资10万元作为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扩建蚕桑园120亩,栽种连翘300亩。在李强及省残联的努力下,先后有130人受益,35户123人脱贫,部分人员已走上富裕之路。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