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从城市老板到家乡村官

从城市老板到家乡村官

2016-08-16 09:17:0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尝到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邓杰经历了人生风雨。他说:“村上工作是大杂烩,我们要与上面保持高度一致。职务是一种职责,我别的不多想,就想实实在在为村上做些事情,时刻三严三实,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要想富先修路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邓杰发现大岭观组、大西沟组的出山泥巴路很狭窄,且凹凸不平,直接影响着沿线300余名村民的生产生活。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呼声很高。
  群众所盼就是干部所为。说干就干,上任不几天,邓杰动用挖掘机、铲车、压路机,大干苦干3个月,把17公里的羊肠小道泥泞路拓宽至4.5米,同时修补水泥路8公里,两项下来他个人累计垫资130多万元。有人说邓杰是傻瓜,办公事垫自己血汗钱。但年轻气盛的邓杰却毫不在乎,根本没考虑猴年马月能把修路款讨回来的问题,他拍拍胸脯说:“这样做值得!要想富先修路。群众走路舒坦了,安全了,脱贫就快一些,况且这路我也要经常走的。”
  小岭观村银洞沟组与梳洗楼村接壤,矗立于交界处清石岭上的大岭观是“商南八景”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商南县最大的寺院与宗教胜地。邓杰之所以把通组道路拓宽至山顶寺庙前,就是期盼大岭观有朝一日搞旅游开发,让山脚下的200多群众走上依旅增收的新路子。
  规划和施工期间,邓杰亲自在现场指导和督战,严把工程质量关,尽量保护那些孤单而宝贵的古树精灵。邓杰曾说:“不修则已,要修就要把这条路修成全村群众的放心路、村域经济发展的样板路和促农增收的致富路、小康路。”
  银洞沟组村民王长军,现年53岁,妻子程国娥,现年49岁,全家4口人,居住大小平房4间。看到拓宽后的通组道路通到了自己的家门口,王长军喜形于色:“我眼睛早都睁多大,盼望着这扬尘路能加宽并硬化。路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亏了邓支书,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王长军种有1亩多平地,喂了几头野猪,发展有金银花、桂花、银杏、葡萄、天麻等庭院经济,去年他发展土蜂蜜30多箱。修通了路,他的发家致富梦就在家门口实现了,前不久他的30多箱蜂蜜,有人上门收购他就这一项收入就挣了5000多元,比去年省事挣钱更容易。他还想利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等优势,把几间平房改造一下,在家里发展特色农家乐,让游客吃上野猪肉、土鸡火锅、土生土长的蔬菜和呼吸上新鲜空气。“我女儿在西安市工作,说今年过年回来一定要给村支书送锦旗呢!”
  看着宽敞的路修到了家门口,不少群众都找村支书邓杰唠叨,希望村上帮忙也能像王长军这样,找个产业富起来。邓杰承诺愿意帮助他们协调贴息贷款扩大养蜂规模,同时在山林下发展散养土鸡。
  大西沟组1998年水灾后,因条件差、行路难,一半农户移民搬迁了,有些在外发财后举家搬走。现在组上还有19户80余人因无力搬迁,仍坚守在老地方,依靠种香菇增收。村民吴顺林,现年55岁,全家6口人,他家就住在整条沟道路的末端、断头路处。邓杰想,手心手背都是肉,修路不能拉下一家一户,尽量让每户受益。因此,他又多花了几万元,直接把宽敞的砂石路修到了吴顺林的家门口。吴顺林除了种点香菇,还养了20多只山羊。他说:“做梦都想通路。以前挑山货和粮食出山,走路很艰难。一米宽的土路,骑摩托车的雨天不小心就摔跤,现在路拓宽了,路面也压实在了,女儿去年过年开车回来走的很放心很安全。”
  路在村中蜿蜒,希望再向远方延伸。邓杰垫资修路的故事在村中传扬,他成为全村人茶余饭后谈论和热赞的新闻人物,大伙儿都说他是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为了改善小岭观村干部办公环境,打造一流的乡村便民为民服务中心,今年4月,邓杰又积极协调资金150万元建设新村部,目前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村上规划投资数百万元的大岭观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也摆上了议事日程。届时,一个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新山村将如画卷般徐徐呈现。村民充满期待,邓杰信心满满!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