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燕精心为前夫喂饭
李玉燕和丈夫推着前夫在红岩寺新农村游玩
厄运后重新组建家庭的李玉燕一家又洋溢着温馨
本网讯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朱恢军)在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柞水县红岩寺镇青岗村,每年春季燕子都会如约而至,勤劳衔泥,筑就爱巢。而在青岗村三组,更有一个四乡邻里广为称道的李玉燕:年纪轻轻,家庭遭受灾难,丈夫高位截瘫,而她多少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在贫穷的小山村用瘦弱的身躯筑就一个温馨小家,唱出了一曲“招夫养夫”的道德赞歌。
温馨小家突遭厄运
2003年7月,在远近亲朋好友的祝福贺喜声中,20岁的李玉燕嫁给同村的小伙子张开锋,组建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婚后一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降临这个世界,这让平静的夫妻生活又洋溢着一份格外的喜悦。诚实敦厚的张开锋在外打工挣钱,宽厚随和的李玉燕在家相夫教子,他们把三口之家经营得生活温馨,一家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7年一天,李玉燕在家中陪着女儿等着丈夫回家的时候,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来,丈夫张开锋在矿上打工时遭遇事故。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击使李玉燕陷入昏迷,在周围邻居的帮助下,李玉燕清醒过来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医生告知其丈夫只有选择高位截瘫,才能保住性命。无奈之下,她只得接受这一事实,丈夫最终经过高位截瘫手术。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阴霾笼罩着这个刚建起不久的温馨之家。
丈夫久病贤妻相伴
丈夫的瘫痪,顿时让全家也陷入了困境。李玉燕一边要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一边要照看孩子读书学习。不到半年,年轻漂亮的李玉燕失去了青春的光泽,转而多了疲劳,多了皱纹。丈夫意识到自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后,就劝玉燕把孩子带走找个好人家。可是李玉燕说什么也不答应,“一日夫妻还百日恩,我们几年夫妻患难与共,只要我不倒,这个家就会支撑住。”李玉燕说。
炎热的盛夏,是李玉燕一家最难熬的日子,因为这时瘫痪的病人最需要的是清凉和干爽,否则病人就会得褥疮,严重感染会随时夺去病人生命。李玉燕此时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尽人之妻,让丈夫享受天伦之乐和人世的美好!于是,她把丈夫换到大硬板床上,晚上睡在丈夫身边,每天为丈夫擦背、翻身、倒屎倒尿,晚上睡觉时为丈夫摇扇驱赶蚊子。隆冬腊月,丈夫久卧床上导致臀部红肿,因疼痛难忍无法入睡,李玉燕便找来书籍,自学按摩为丈夫搓手搓脚,陪丈夫聊天。每到旭日初升之时,李玉燕为丈夫翻晒被褥,自己用瘦弱的身躯把丈夫搬到屋外,让丈夫躺在铺好被褥的凉椅上晒太阳。
几年前,正值柞水县城建设如火如荼地兴建之中,县城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为了唤起丈夫的对生活勇气,李玉燕便和女儿一起用车推扶着丈夫到浓阴匝地、鸟语花香的县城逛逛,陪丈夫散心、解闷。
李玉燕瘫痪在床的丈夫告诉记者,人再遭受厄运,但久病床前有贤妻,这比什么都幸福,都重要。他感慨自己欠了妻子太多太多,他回忆,一天晚上,李玉燕到地里干活回来,就忙着做了可口的米饭让他吃。他当时情绪又不好,大声地嚷道,“我不是说了,想吃洋芋丝饺子吗?”说完,他把碗一推,米饭差点倒了一地。李玉燕二话没说,顾不上疲惫的身躯,把端来的饭放了回去,又赶快和起面团,让女儿烧火,重新做饭。“真当那一碗热气腾腾的洋芋丝饺子很快端到了我面前,我没有露出笑容,而是面对妻女痛哭流涕,觉得自己没用,很伤她们的心。”李玉燕丈夫接过话题说,我知道他长期卧病,脾气不好,就没和他一般见识。
就是在这样的悉心呵护下,丈夫的病情终于渐见好转,脸色也红润了起来,生活有了规律,身体除不能下床自理,其它都没什么大的毛病。
迫于生活“招夫养夫”
几年的艰难生活,李玉燕丈夫和亲戚也多次劝她离婚改嫁,但是李玉燕觉得,“我不可能丢下自己的丈夫不管,那会欠一辈子的良心债”。亲戚朋友只好拿电视上的“招夫养夫”的故事给他开导,而她担心男方结婚后对丈夫不好,会觉得是累赘,又走上离婚的道路,就推辞了。在亲戚的撮合下,经过长时间的人品考察,2009年9月李玉燕和张开锋离婚后嫁给了张斌。就在村民流言蜚语说,“这下李玉燕就会踹掉前夫张开锋”时,她却走到哪里就把张开锋带到哪里,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照顾张开锋,给他洗脸,换衣服,倒屎倒尿。
为了照顾孩子上学,李玉燕在街道租房子给孩子做饭,也把张开锋带在身边,张开锋出行不方便,每天在家里闷得慌,于是一到下午有时间她都推他出来散步,每天嘱咐照顾他按时吃药,每顿饭她都端到桌前,自己省吃俭用,但绝不能少了张开锋的,夏天到了,给张开锋买短袖,冬天来了给他买棉衣,张开锋爱吃什么就做什么,张开锋每一个生活中细微的表现她都记在心里,买什么都不忘给他买一份。由于长期瘫痪张开锋的情绪非常焦躁,有一次张开锋心情不好,对生活非常的厌倦产生了不好的念头被及时发现,李玉燕耐心地开导他,陪他聊天,她告诉张开锋什么事都过得去,鼓励张开锋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从那之后,她更加关心张开锋的生活,关注他的情绪,没事就让女儿陪他聊天,张开锋的情绪渐渐好了起来。
六年近2200个日子的艰辛努力,生活的劳累让李玉燕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但对此她无怨无悔,“每天看着女孩开心的成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兴地吃我做的饭,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李玉燕说。没有比心更宽的天,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寒舍之下,玉燕“招夫养夫”,筑起爱心暖巢的事迹感动着乡亲们。她勤劳的身影和那份不舍就像青岗村的春燕一样,在生活的风雨中依然乐观飞行,用平凡、弱小的双翼载着人性的承诺和朴实的善良翩然飞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