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影像  »  民生资讯

“单腿”走出的精彩人生

“单腿”走出的精彩人生

2013-05-09 09:20:38

  “自己是个男人,应当承担家庭重担,再说自己现在年轻,一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头脑改变命运。”王新朝告诉笔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王新朝凭着自己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察和判断,他和妻子承包了洛河畔的一片8亩地荒草滩,他们起早贪黑\,辛勤开垦,在这片撂荒地里种植蔬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入。如今,肢体有了缺陷,但继续在这块地里做文章的念头没有改变。

  王新朝比以前起的更早了,睡的更晚了。他认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潜心研究该如何发挥利用好这块土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他发现灵口这个地方,距洛河近,光照好,气温又高于其他地方,加之目前自己又不能干劳动强度太大的活,目前种植蔬菜劳动强度过大,加之市场行情不稳定,收入很难有保障。如果在蔬菜中套种苹果等其他果树,等果树长大挂果了就完成转型,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这样既不浪费土地,又可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效益要比现在好的多。说干就干,四年后,王新朝完成了第一次转型,栽植的8亩苹果树全部挂果,当年收入2.5万元。他还发现,发展苹果不仅品种单一,而且难以销售,更重要的是劳动强度大,妻子和自己很累。如何让这块土地增值,王新朝再次陷入了沉思。他反复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反复地想反复地计算,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这块土地上了。

  “我从2004年起再次进行水果种植发展转型,决定发展葡萄、李子、蜜桃等水杂果。”王新朝笑着说,因为这些水杂果成熟的时间不同,我们的劳动强度小了,就有时间精心侍弄这些果树了。“像葡萄这些早熟果6月份上市,中熟果李子7月上市,晚熟果蜜桃等8月后上市,这样基本一年到头都有水果卖了,好多人从老远的地方专门到我的果园里来买水果,销路根本就不用愁,经济效益肯定错不了。”他指着不远处的果树告诉我们。

  为了管好这片果园,王新朝外出学习果树科管知识,专门订阅了《农业科技报》《西北园艺》等报刊杂志,认真学习,并到蒲城、白水等地取经学习。他不怕苦累,不嫌脏与臭,与灵口镇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达成协议,为这些单位清理厕所粪便,获取一定的报酬,并用自己的三轮车将这些粪便施在自家果园里,保证了果园施肥天然无污染。

  带领乡亲同致富

  一晃1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王新朝很艰辛,但也很幸福。这些年,他不气馁、不放弃,顽强乐观,自强不息,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依靠发展果园取得了丰厚的收入。

  王新朝说,这些年这些果园每年差不多能收入4万多元。依靠这些收入,他对自己街道的24间门面房进行了修建,这些门面房每年能收4万多块钱房租。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王新朝还帮助乡亲张铁咕发展果园7亩,并亲自进行指导和科管,让张铁咕也尝到了甜头。

  王新朝还是一个热心的人,乡亲邻里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帮一把。在农忙时,他每年都要雇佣10多名乡亲到他的果园里来做活,并按时支付乡亲们的劳动报酬,乡村们很是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种佩服,乡亲们都说王新朝是个了不起的人,比正常人更有本事,活的更有志气、有骨气、有尊严,甚至有好多人都拿王新朝做典型教育自己的子孙。

  “二儿子在西安买了房子,明天交首付,我准备给打10万块钱。”正在忙碌的王新朝告诉笔者,露出满脸的幸福。他说,以后的路子会越走越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他要和乡亲一起更加努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果园种好管好,寻找更多的致富门道儿,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 相关阅读
  • 镇安:西口镇有个优秀调解员

    去年冬天,郭宏斌(左二)不顾冬天夜间寒冷,加班调解电站施工扰民纠纷。  商洛日报讯(辛 磊 杨镇宏 赵克健)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司法所长郭宏斌凭着对回汉族农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十年如一日,奔走在村组调解一线...

    时间:05-09
  • 山阳:山里群众权益的守护人

    一个靠自己的双手拼命去摆脱贫困的青年农民,同时能想到带领乡亲们走出山门,开辟新的生产门路,群体脱贫致富……...

    时间:05-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