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影像 > 民生资讯

商洛医生在苏丹

商洛医生在苏丹

2013-12-05 14:52:42

来源:

  苏丹朋友也帮了赵志峰不少忙。有时候医院做手术的“缝线”完了,从国内发过去的又迟迟不到,病人又不能等,赵志峰就托苏丹朋友去市场上买。因为语言存在差异,沟通出现问题,有时候给朋友讲的和他买回来的不一样,朋友又重新去买,有几次去市场时已经关门了,苏丹朋友就直接找到人家卖线的家里,硬是给买到。

  他们对中国医生的感情相当纯朴。虽然苏丹的社会治安不好,但对中国人异常热情,让未经历的人都难以想象。队员们一般都不外出,记得有一次出去时,车胎爆在半路,队员们正着急时,经过的苏丹人一看是中国医疗队就停下来询问原因。查看后,二话没说,把轮胎拉到七八十公里外修补好后,再送回来。医疗队给他们钱,对方执意不要。

  民族信仰受尊崇

  苏丹人有着很强烈的民族信仰,即使做乞丐,他们也很少有人去偷抢,即使偷,都不会偷中国人的东西。赵志峰在阿布欧舍医院时,常常和医疗队员们一起去下乡,出去时都不用锁门,即使当地人物资紧张,回来时他们看到的病人都是整齐地等待在门口。

  苏丹人信教,隔段时间就有一次斋月,每逢斋月时,白天都不准吃饭。每天还有五次朝拜,朝拜时,不论你正在做多么重要的事,即使是在手术台上,苏丹人都会停止手里的工作,虔诚祷告。人们都是晚上吃东西,太阳一出来就不能再吃东西了。如果小孩白天吃了,下个月就得重新再做一次斋月,这些行为都是靠自觉,而那里的人都践行得很好。

  苏丹人虽然生活懒散,但心态特别好。一家人常常是出去干活挣些钱后,就拿回家花,一直到花完再出去挣,边挣边消费。常常是全家都没得吃了,才想着出去挣。苏丹是一夫多妻制,和赵志峰同在医院工作的一个当地小伙对他说,他在家里排行三十六,因为父亲的老婆多,孩子也多,父亲都不认识他,还别说叫上他的名字了。小伙根本不在意,那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苏丹人有个好习惯,就是不抽烟不喝酒。中国人如果想抽,只能去大使馆。但酒是绝对禁止的,在苏丹喝酒要被判刑,他们所有的食物都是不含酒精的。

  在医院,病人们常常做完手术后,就直接离开了,当地医生都没有给病人术后消毒的习惯。苏丹人没有医疗纠纷,如果手术成功了,他们很感激医生,如果手术失败了,即使病人失去生命,家属都会觉得很自然,认为是主叫他走。“苏丹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他们并不富裕,但有些精神理念确实值得我们思考。”赵志峰说。

  依依不舍感情深

  赵志峰去苏丹时拿了四双布鞋,两年时间都已经穿烂了,带的西装和皮鞋,临走时全部送给了当地朋友。“去时带的物品重达50斤,而回来时,简直就是一空箱子。”赵志峰说。

  听到队员们要离开的消息,当地人非常不舍。一个曾被治愈过的病人听说赵志峰要走,走四十多里路找到他,将自己亲手刻制的具有苏丹风格的工艺品送给他。

  “临走时,看到还有那么多病人,就很舍不得回来。”赵志峰说。当问起他在苏丹救治了多少病人时,他说,没算过,应该挺多的,也许有几千个或者成万个。

  回来的日子里,赵志峰经常会想起在苏丹的生活,后来还有一次去苏丹的机会,他非常想去,但是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他不得不放弃。直至现在,他还很想念那里的人民。“虽然艰苦,但美好而充实,感觉个人价值在那段日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作为医生的职责治病救人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是人生的一段宝贵经历。”赵志峰说。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