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买房,怕买完就跌了。”尚未买房的侯先生说,“即使不图买房子能挣钱,但最起码不能赔啊。”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该不该买房的种种说法已经显现,出手还是等待,购房者和开发商各有见解。
记者从心理学、经济学等多种角度采访了多位专家,希望能给消费者的购房决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心理学
消费者买不买在“心理预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作为分支的消费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专家解析: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长辉表示,“从比较权威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只有下面一个层次的需求被满足,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他分析说,在经济形势较好时,购房者的预期是房价会一直涨,买房就成了一种追求安全(安全感)的行为。尤其是投资型或者改善型购房者,通过买房,使财产得到了“安全”保障,同时,也可能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但是当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的预期会改变,比如南方的房价下跌了20%,市民心中可能会普遍形成了一个印象───北方的房价也会如此。
这样一来,安全层面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降低一个层次,去追求基本的衣食住行,有地方住就可以了,所以整个楼市的销售自然就受到了影响。这里影响的主要是改善型购房者、投资型购房者,对于结婚等方面刚性需求的影响不大。
专家建议:由于北方冬季较长,北方人更有储备型的性格,在投资方面也相对保守,因此,多开发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小户型可能是开发商的明智之举。
博弈论
开发商与市民都应换位思考
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所谓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在如此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
专家解析:辽宁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曹艳秋认为,消费者认为房子应该降价,开发商认为没有降价空间,形成这样的僵持后,其实市民的观望和开发商的不降价就是一种博弈。
曹艳秋分析说,市民希望房价越低越好,开发商希望房价越高越好。如果持续僵持下去,从短期来看,开发商销售受阻,可能会造成企业亏损,并且出现烂尾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