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应用永无止境,北斗事业任重道远。未来,北斗导航应用将有飞跃式发展,用户数量将实现高速增长,基本覆盖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稳步推进,北斗二代将完全兼容北斗一代功能,并在用户容量、定位精度、服务区域、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全球覆盖亦为时不远,届时,能够完全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对卫星导航定位的需求。
就开篇的那段手记,中国自主卫星导航正在按照既定发展战略扎实稳健推进,系统建设捷报连连,系统应用硕果累累。军地携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不断总结研究,探索创新,完善政策,规范服务,开拓市场,扩大产业,为全社会提供更稳定、更优质的北斗导航服务,并做好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海外服务的准备。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北斗卫星导航将深刻影响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作战理念,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就理应喝彩,欣喜坚定未来。国人为自主卫星导航应用发展骄傲自豪,对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灿烂明天信心百倍。
第二篇:
找寻属于我们的安全授时观
文/邹周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建立中国星基的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无论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还是保障国防安全,都至关重要
2009年岁末,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将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管理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将在近期正式发播。规定的应运而生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也从侧面明确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精度授时必须由军队先行推广的态度。
时间信息的安全、高精度授时的自主化,已经摆在各级军队的工作案头,在理解中国的安全观,应用自主的“北斗时间”方面,军队及相关国防领域已经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随着今年1月北斗第三颗卫星成功发射,这种“未雨绸缪”的状况将更加贴近大众——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高精度授时与信息反馈监控技术上可以进入商业运营;自主研发,运用于地面设备的电子芯片技术业已成熟。
一个属于中国的高精度授时时代,徐徐拉开帷幕!
军地联动安全保障
“在精确打击时代,原子钟的作用和位置不亚于原子弹。”中国著名的原子钟专家、原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掷地有声。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这两次行动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地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和精度授时实现目标的全景式多维锁定,拥有这种能力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