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弹头命中精度的因素还有再入气动效应造成的随机偏差。一般而言,弹头越大、再入速度越低,此偏差越大。美国60年代研制的洲际导弹上使用的小型化再入载具Mk12底部直径53.3cm,长183cm,再入气动效应造成的随机偏差况且有270m。对于烈火3这样再入速度慢,体积巨大的弹头,此偏差不太可能小于300m。
不过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DRDO公布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录像中,烈火3导弹的实测弹道与设计弹道居然出现了肉眼都可以看得出来的偏差!笔者只能说,烈火3的命中精度实在是个谜团。
7,弹头性能
印度官方宣称,烈火3能够携带200kt当量的热核弹头。然而,从1998年印度核试验的地震波监测结果来看,印度从未进行过200kt当量的热核武器全当量试验。甚至于印度是否掌握了氢弹设计技术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怀疑的问题。正因为印度官方在核能力上的公开宣示一贯虚张声势、浮夸造价,美国核武器专家T.Reed和D.Stillman在《NuclearExpress》一书中直斥其为骗子(fakirandfaker)。
印度媒体还宣称,这个200kt当量的热核装置重量小于450kg,甚至有250kg的报道。我们知道,美国经过上百次核试验,才从最初的氢弹进化到当量200~400kt,重185kg的小型化核弹头W50(用于Pershing导弹)。印度居然可以不经过核试验就掌握这样的技术?况且,就算印度的热核弹头真的有如此轻小,烈火3的弹头为何又如此的大呢(体积约2.5立方米)?一个简单却合理的解释是,印度的核武器设计非常初级,只是一个内爆法的钚原子弹,体积巨大,直径在半米以上,与美苏中法等国的百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性能相差甚远。
8,发射方式
烈火3导弹由于质量太大,比世界上最重的陆基机动导弹──俄罗斯的白杨M还要重,实在无法装载在公路机动发射车上,不得不采用所谓的“铁路机动”发射方式。烈火3导弹飞行试验准备的大致流程是:在技术阵地测试好导弹─吊装到导弹发射车上─转运到发射阵地─射前准备─发射。烈火3导弹的所谓“铁路机动发射车”,只是一个非常简易的发射装置,更像一个轨道式转运车。
尤其搞笑的是,试验中一些设备居然由一辆卡车装载到现场与轨道发射车对接。难道印度的卡车也可以在铁路上行驶吗?而且这个轨道发射车发射前居然需要千斤顶来支撑,地面还要临时设置排焰道。这意味着在普通铁轨路基上是根本无法进行底盘调水平的,导弹如何发射?况且,烈火3的弹体裸露,弹上设备能否经受日晒雨淋?
世界上唯一服役过的铁路机动发射导弹武器系统──苏联的SS-24由一列发射列车作为一个作战单元,列车一般由6~8节车厢组成,其中2节车厢各装一发导弹,电源车车厢、测控车车厢、指挥通讯车车厢各1节,其余为人员生活车。列车平时停放在导弹基地的车库内或支线、专用线上,战时可作长距离的机动转移,在铁路上的任一点实施发射。弹道导弹的铁路机动发射还需要解决平台快速定位定向、发射车底底盘自动校水平、列车行进间对导弹进行测试检查及射前准备工作、导弹发射时发射车底盘后座力的传导等一系列问题。难道这些问题印度都解决了吗?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考察,相信读者不难对印度导弹的真实水平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