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巍巍秦岭,宛如中国的龙脊,横亘于中国的内陆。秦岭是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从古至今,从关中”八百里秦川”秦岭北麓72峪以至南麓的古路栈道主要有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太乙道、蓝武道等等,留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等历史典故。这些古道的开凿和修建,可以说是连接秦山楚水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以及南北物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1 中国秦岭古道主要示意图
千年秦楚古道 一个历史遗忘的地方
柞水,古为京畿长安重要门户,位于秦岭南麓,曾为西安通往安康的交通要道和枢纽,素有“秦楚咽喉”,“终南首邑”之称,据说过去柞水知县上任全是从长安出发沿终南山至柞水的。但随着沣峪沟国道的开通,这一古到渐渐被历史遗忘.据《柞水县志》载,该道始建于南北朝保定二年(562),道宽2.5公尺,是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也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50年代初曾经复修过两次定名为“西康驮运路”。秦楚古道又称“义谷道“。
我曾1996年至今从翠华山上过秦岭终南山主峰(海拔2604米)12次。翠华山距西安钟楼31公里,汉武帝因“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于公元前112年在此拜谒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因翠华姑娘的爱情传说现称翠华山。据《西京胜迹图志》载,秦汉唐王朝起被辟为皇家的“御花园”、“上林苑”。翠华山1980年开始开展旅游业,景观独特,交通便捷,设施良好,1997年被评为“西安旅游十大景”,2001年被国家资源部授予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现在以此为中心正在建设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从翠华山上终南山主峰,走千年秦楚古道是最好的捷径。
我几乎每年四月底上秦岭之巅终南山。2006年四月,我出院不到一月,用两天时间暴走60多里,探寻了千年秦楚古道的奥秘。
早晨6点起床,我们从西安明德门城南客运站乘坐4—01直往翠华山的旅游专线车用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直接到翠华山的天池,沿途有杨虎城陵园,兴教寺等擦肩而过。天池因地震山崩堵塞而形成,《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园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也......三川竭,岐山崩。”天池水面200多亩,水深5—12米,与新疆因冰川形成的天池和长白山的火山天池截然不同。在天池度假村边用早餐边欣赏由地震形成的天池美景。天池之上有划船,摩托艇,快艇,滑索,水上踩球等娱乐项目,天池尾部修有自然岩壁攀岩场。“华夏八大冰洞之一”的翠华山冰风洞咫尺可去。因是探险,我们没有参与,考虑体力消耗和山顶天气太冷,我们不准备在山里过夜,直接抵达柞水,我们只带了方便面、鸡蛋、火腿等简餐,带烧水的小壶一个。
8点半正式从天池出发,沿公路半小时到达——“西安首家滑雪场”翠华山滑雪场。4月滑雪项目因天气变暖已结束,成了滑草场,无暇顾及,我们沿石台阶路经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到达了甘湫池。甘湫池与天池(又称水湫池)不同,虽比天池大,但由于渗漏等问题干涸而称甘湫池,据说是汉武帝祭天的道场。稍做休息,我们就直奔终南山主峰,历经近二个小时,沿途全在茂密的林子里行走,昆虫较多,路陡直上,让人大汗淋漓。这里海拔在1400米以上,是植物区系的交汇处,生物种类繁多,属国家重要保护的珍惜濒危木本植物8种,草本植物10种。沿途看见松鼠四跑,机灵有趣。12点我们先后到达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