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国、欧洲、日本诉我国稀土出口限额一案,WTO昨日召开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正式设立专家组,作为被诉方的中国将不能再次反对。不过,我国今年以来密集出台的稀土生产、贸易环节管理的相关政策,有助于减轻国际压力。专家建议,我国在谈判桌上应该用生产环节以及反制措施来分散稀土贸易方面的职责;从长期来看,应逐步完善稀土在生产、开采、贸易等环节的政策,以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美欧日诉我稀土案再升级
继7月10日我国拒绝美国、欧盟、日本提出的要求WTO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请求已有两周。根据相关规则,美欧日在两周之后有权再次提出成立专家组的请求,被诉方中国则无权再次反对。据世贸组织相关负责人称,专家组预计将在7月23号召开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设立。
有业界人士联想到,美国、欧盟、墨西哥3年前就中国铝土等九种原材料出口问题诉至WTO,WTO争端解决机构当时设立专家组,进行调查。今年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驳回中国基于环境保护或供应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诉请求,终裁我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
而在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上述诉讼案实为欧美“投石问路”之举,终裁很可能使欧美很快采取下一步行动:即将我稀土出口限制措施诉诸WTO。
随后,这一预测得到证实。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就联合向WTO提出诉讼,指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反了世贸规则。有关各方随后进行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美欧日于6月27日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提出成了专家组进行调查的请求,不过被中国拒绝。
有“接近案件诉讼”的人士称,目前来看我国在诉讼中的压力很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春顶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九种原材料案对此次裁决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来看进一步进入评审等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多政策密集出台缓解国际压力
不过,包括商务部、环保部、工信部等在内的多个部委针对稀土市场秩序的“组合拳”给予业界市场以信心。
今年3月19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开采总量控制矿种指标管理暂行办法》,防止稀土等矿种过度开采;3月22日,环保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环保核查,进一步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其中稀土名列其中。
继7月初国务院发布首部《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后,工信部将对稀土实行更加严格的管控。与此同时,环保部门针对稀土环境污染的第三批专项检查仍在进行中,不仅审查程序更加严苛,并且其检查结果与商务部稀土出口配额挂钩。
国土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拟定针对稀土采矿权的新的“准入条件规定”。国土资源部7月16日公开消息,全国稀土采矿权将减少到65个,同时,企业准入条件也将提高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
“相关部门密集出台加强稀土国内生产、贸易环节管理的相关政策,这一方面表明了政府治理稀土污染、规范行业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我国面对的国际压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说。
暂不会对我国稀土市场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