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制时事

陈锡文:土地制度应该加快改革

陈锡文:土地制度应该加快改革

2013-07-08 15:45:09

  陈锡文:土地制度应该加快改革

  编者注:6月7日,陈锡文在中国农业大学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为主题演讲。陈锡文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面临很大挑战。现有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否则平衡不了诸多矛盾。改革不是进行土地兼并,而是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转化为市民。

  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参与起草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诸多有关农业和农村政策的中央文件。着有《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考察》、《中国经济转轨二十年: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等。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这里,就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想当前的农村改革发展,大家一定都是非常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梦,两会之后李克强总理又提出推进中国经济升级版,到底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中涉及到农业农村的问题也很多,特别是在推进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下怎么去关注农业?

  城镇化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内需最巨大的动力。胡锦涛曾经讲过,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如果能把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大动力和解决三农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两者结合好,全面建设小康也好,现代化也好,都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将来的发展留下很多障碍。

  在城镇化过程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当天,李克强总理提出,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城镇化相辅相成,同时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总体来讲,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无论什么样的发展,要按照总理实行“三保”,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都非常大。

  粮食安全:农产品进口可能在长时间内赶不上需求增长

  首先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最近这几年是我国历史上粮食生产最好的,连续九年增长,从2003年的粮食总产量8614亿斤,增长到了去年粮食总产量11790亿斤,经过九年努力,年度产量提高了3177亿斤,超过了建国初期国家总产量。

  另一方面,中国重要农产品进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几乎每年都创新高,去年进口粮食大幅增加,创历史最高,其中谷物和谷物粉1398万吨,大豆5838万吨。全世界大豆产量大概是两亿五千万吨左右,出口的大概是一亿吨,中国就进口5838万吨,基本占60%。此外,棉花去年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还有110万吨的奶制品,其中56万吨是奶粉。奶粉要特别讲一下,我讲的56万吨是海关统计的,不包括通过其他各种渠道进口的,目前情况来看,国产奶粉市场上占25%-30%。

  同时,一定要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量农民转为市民,最近这些年的确出现农产品供给增长赶不上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的情况。

  所以,一方面连续增产,而另一方面进口却在连续增加,不是说进口就不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本来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我们要意识到现在这样一个局面,按照现有产量计算,进口数量差不多需要6亿亩土地,而中国一共18.2亿亩耕地,加上有些地方一年种两季三季,全年的播种面积是24亿亩,但从现在的消费人群和增长能力来看,至少需要30亿亩以上的播种面积,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现在能满足的供给大致占80%。

  面对这个局面,下一步的改革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农业各方面的进口赶不上消费的继续增长。所以要认真考虑如何更合理科学地利用国内的农业资源,同时怎么在境外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

  • 相关阅读
  • 多地探索宅基地流转制度 为土地制度改革铺路

      专家称试点目标直指“合理放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土部已经考虑在加快完善农村医疗、...

    时间:06-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