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男子买千足金“福娃”生锈 专家称或系工艺问题

2012-10-09 14:35:52 来源:

  【质监抽检】曾查出小品牌金饰品成色不足

  尽管金条掺假说被协会予以强烈驳斥,但部分小品牌金饰品在抽检过程中的确被查出成色不足。

  上海市质监局近日公布了贵金属制品抽查结果,其中103批次中有5批次不合格,主要问题就是贵金属含量实测值低于标称的贵金属纯度千分数最小值。不合格产品中,包括一款“金至尊”的千足金手镯和“翠爱珠宝”的18K彩金项链。此前,谢瑞麟、周六福等品牌也被各地工商质监部门曝光不合格。不过,质监和工商部门的历次抽检样品都来自珠宝生产和销售企业,其中并不包括银行销售的投资金条和金工艺品。

  【业内人士】大型金店、银行作假可能性极小

  业内人士指出,成色不足与掺假系两种性质的行为,成色不足或是由于加工过程中的焊点所致,而掺假则是违法行为,应当予以严惩。

  中国黄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市面上一些小金店,特别是有回收和置换黄金业务的不知名金店,可能会存在掺假的不诚信行为,但大型金店和银行原料都直接来自上海黄金交易所,通过国家权威检测,加工工厂也定期出具报告,掺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表示,中国黄金销售的投资金条上都有唯一编码,购买时的证书上也有相同编码,回购时会对照,破坏检测后再重铸,回收金条不会再上柜。

  对于一些金饰的含量不足,他解释称,这是因焊点造成的结构问题, “比如一只空心手镯,主体都是999的,但搭扣 ‘舌头’金含量高了会太软扣不上,就可能只有900了。”

  【问题解答】金饰生锈是否系成色不足

  去年下半年,央视《消费主张》报道称,江苏省一陈姓男子2007年曾花2.86万元从中国银行买了38个限量版千足金奥运“福娃”摆件,结果四年后,金价翻了一番,“福娃”竟然生锈“毁容”,引起市民广泛质疑:金饰品生锈是否系成色不足?

  对此,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友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千足金产品出现锈斑现象大多是加工工艺方面出了问题,这种新型工艺采取电解的分解堆积法,有时清洗时间短一点,遗留残渣,这些杂质时间久了可能出现锈斑。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站有关专家昨日向记者透露,发生黄金制品生锈情况后,只需高温烧烤,即可回复“原貌”,并非成色不足。

  金条中含钨、铱能“蒙混”吗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专业鉴定机构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对金、银制品进行鉴定,一种是无损检测,即通过光谱等物理法鉴定,对商品不造成任何外观上的影响;第二种则是有损检测,将商品切面提取物质进行化学鉴定。 “目前我国对于足金的含金量要求是千分之990,千足金则是千分之 999,甚至还有千分之999.9的高纯度金。 9999金必须采用化学法鉴定,其余可用物理法。 ”

  该专家透露,由于“金无足赤”,纯度再高的金条、金饰都含有杂质,因此,只要含金量达标,国家对于杂质内是否含有钨、铱等元素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并不是说金条内含有钨、铱等元素就是不合格的,关键还是要看最后的含金量。 ”该人士告诉记者,即便金条、金饰品中含有钨、铱这两种密度与金类似的元素,鉴定机构仍能通过专业的化学手段将其识别,绝非难以检测。

  个人如何鉴定金饰、金条

  消费者如何检测手中的金条、金饰?中国黄金的该位负责人表示,规模较大的金店都有光谱检测仪,可为消费者进行免费检测,不过,这种检测是“表面检测”,一般用于较薄的金饰品。如果还不放心,可找第三方检测机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更权威和复杂的检测,消费者需要承担检测费用,确实有质量问题的,金店会按规定“一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