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最好公办养老院近万人候位 中国直面养老困境

最好公办养老院近万人候位

2012-10-22 16:46:20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认为,养老院应当成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最合适的养老场所。但是寻求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很不容易:条件好的地方,不收有精神障碍的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地方接受失能、半失能老人,但每月费用动辄过万,使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中国社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张展新认为,公办养老院排不上队等问题反映出中国养老服务供求的矛盾。当前,由于立法和政策制定滞后,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而公办养老机构受益于政策优惠,但数量十分有限,最终导致公办养老院供不应求、民办养老发展不起来。

  “民办养老院没有土地,只能靠租地,土地补贴目前还无法拿到,因此高额的租金成为发展民办养老院最大的负担。”王小龙说,除此之外,行业利润低、行业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护工流失率大也是民办养老院面临的问题。

  养老产业呼唤政策支持

  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曾提出“9064”养老服务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与此同此,全国各地也开展探索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应对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张展新表示,政府部门应该制订规划和政策,做好服务和监督,借鉴国际经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资多元化的养老机构。另外,政府需要制订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条例,形成有利于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把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政府需要从管理体制上打破公私立养老机构的界限。“需要完善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包括投入和补贴机制等,提高民办养老院的服务水平,规范民办养老机构的人员管理”。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认为,中国正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有关部门应该为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的老人提供更多补贴,做好基础养老保障。(新华网)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