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禧宝露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打码机显示,2012年12月21日生产的三元核桃花生乳,喷印信息(生产日期)为2013年1月2日,左侧两图为“早产”的三元核桃花生乳。“生产日期见罐底。”这是消费者购买罐装食品时常见的一句话。这个日期,关乎食品安全。然而,个别商家却在这日期上做手脚,用“早产”的方式为产品“延寿”。(2012年12月27日《新京报》)
产品生产日期的早产,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更不是秘密,但是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这种产品日期的早产,却一直存在着,并且从地上到了地下,既迷惑着消费者,更扰乱着市场。
看来,这喷印信息即打印的生产日期把市场给搞乱了。
本该是21日生产的三元核桃花生乳,在商标上却打印成了2013年1月2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方面,是生产企业想通过生产日期的“早产”,就是生产日期打在生产时间之后,从而让产品的保质期限更长一些。这是一种不顾及产品质量,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没有真正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尽管该公司的经营理念是“食品安全第一”、“产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但事实上却没有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生产日期放在了心中,当成了糊弄消费者的手段。
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置法律于不顾,把自己的生产放在第一位,也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没有了食品安全,只有了企业利益。我国《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表明,伪造或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可是企业并没有按归《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去做。
再一方面,更不顾及食品安全,而是为了自己的生产日期更安全。食品安全不仅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全,更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更应该是大事,那么生产企业的这种生产日期早产,是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更是不顾及消费者的生命,对此,应该说不。
那么食品生产早产,到底迟到了的是什么?
其一,迟到了的是监管,监管不到位,监管职能和职责缺失。尽管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工作人员表示,无论产品保质期有多长,产品“早产”、延长保质期等行为已违法违规,应根据经济价值,按相关规定对企业予以处罚,触犯刑法的责任人还将提交司法机关。但还是监管不到位,监管的滞后,从而让企业更有机可乘,也是浑水摸鱼,从而通过生产日期的早产,让企业生产监管失守。
其二,迟到了的是技术。就是说打印生产日期的技术没有跟上,其实,如果技术到位,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品在打印商标时,由打印机自动显示打印时间,这样就防止生产企业做手脚,通过生产日期的早产来糊弄消费者。
其三,迟到了的更是企业的道德和诚信。企业家身上要流淌道德和诚信的血液,可一些企业,既没有道德,更无诚信,而是让利益靠前,没有让道德和诚信靠前,就让道德和诚信迟到,只能让企业成为无良企业。
其实,生产日期的早产,猫腻就出在灌装线上的打码机上,它上面,清晰显示着生产日期、出厂日期、生产数量等信息。
只要监管不迟到,技术不落后,企业家的诚信和道德不缺失,生产日期就永远早产不了,
而是让事实说话,让质量说话,更让食品安全衡量生产日期。(网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