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文章说,近一年来,问题官员屡屡被曝光,其中公众参与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以前,官员只怕上级领导,如今,官员也怕公众。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公众要求官员在公开的环境下行使权力,于是衍生出公众时代的官员新“三怕”。
哪“三怕”呢?一怕网络反腐;二怕电视问政;三怕财产公开。网络反腐,最广泛地调动了公众的力量,使得问题官员难于藏污蓄垢,往往很快地就被查处。在2012年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的官员中,就有14人从曝光到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时间不超过1个月,最快的仅用时1天。这怎能不使问题官员害怕?电视问政,则是在透明的考场上,让公众拷问官员的政绩。一些哼哼哈哈、饱食终日的不作为的官员,与急功近利、随心所欲的乱作为的官员,被问得瞠口结舌,满头大汗。今天(1月28日)的电视里,就见到开封的一个城管官员,在民众问政中,面对公众的置疑,语无伦次,狼狈不堪,往常那种趾高气扬的官老爷架势轰然倒坍,这又怎能不令官员害怕?至于财产公开,则是反对腐败的利剑,许多国家在反腐斗争中都高高举起这把利剑。我国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话题,已经喊了20多年了,但还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做了试点,但多是限于级别较低的干部,而且往往是内网公示,或仅是向组织申报,由于缺少核实与监督,实际效用是微乎其微的。在这样的试点中,没有听说一起因如此财产公开而发现问题的,表明这样的公开,实际上是一种“伪公开”。现在这种“伪公开”维持不下去了,要动真格面向公众公开了,这又怎能不让问题官员害怕?
害怕网络反腐,害怕电视问政,害怕财产公开,都是害怕向公众公开,害怕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曝晒在阳光之下,这印证了一条颠簸不破的直理:阳光是反腐剂,公开是消毒剂。
害怕了,表明了那些为政不端和为政不正者已有所顾忌了,显示了向公众公开的震慑力量已经发挥作用。不过,单纯的害怕,还是基于个人利益的一种功利性预防,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接纳公众与公开。要真正自觉地积极地面对公众与公开,有赖将害怕提升为敬畏。就是说,对为官清廉要有一种神圣的敬仰,面对官场的腐败与不作为乱作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这样的敬畏,或者说畏敬,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根植在“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之中。“四书”之一的《大学》,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政治学“独有之宝贝”,内中有言:“大畏民志,以谓知本。”讲的就是要把敬畏民心,作为从政为官的根本所在。(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