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官员对公开要由害怕变敬畏

官员对公开要由害怕变敬畏

2013-01-29 16:32:04

  有篇文章说,近一年来,问题官员屡屡被曝光,其中公众参与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以前,官员只怕上级领导,如今,官员也怕公众。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公众要求官员在公开的环境下行使权力,于是衍生出公众时代的官员新“三怕”。

  哪“三怕”呢?一怕网络反腐;二怕电视问政;三怕财产公开。网络反腐,最广泛地调动了公众的力量,使得问题官员难于藏污蓄垢,往往很快地就被查处。在2012年因网络曝光而落马的官员中,就有14人从曝光到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时间不超过1个月,最快的仅用时1天。这怎能不使问题官员害怕?电视问政,则是在透明的考场上,让公众拷问官员的政绩。一些哼哼哈哈、饱食终日的不作为的官员,与急功近利、随心所欲的乱作为的官员,被问得瞠口结舌,满头大汗。今天(1月28日)的电视里,就见到开封的一个城管官员,在民众问政中,面对公众的置疑,语无伦次,狼狈不堪,往常那种趾高气扬的官老爷架势轰然倒坍,这又怎能不令官员害怕?至于财产公开,则是反对腐败的利剑,许多国家在反腐斗争中都高高举起这把利剑。我国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话题,已经喊了20多年了,但还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做了试点,但多是限于级别较低的干部,而且往往是内网公示,或仅是向组织申报,由于缺少核实与监督,实际效用是微乎其微的。在这样的试点中,没有听说一起因如此财产公开而发现问题的,表明这样的公开,实际上是一种“伪公开”。现在这种“伪公开”维持不下去了,要动真格面向公众公开了,这又怎能不让问题官员害怕?

  害怕网络反腐,害怕电视问政,害怕财产公开,都是害怕向公众公开,害怕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曝晒在阳光之下,这印证了一条颠簸不破的直理:阳光是反腐剂,公开是消毒剂。

  害怕了,表明了那些为政不端和为政不正者已有所顾忌了,显示了向公众公开的震慑力量已经发挥作用。不过,单纯的害怕,还是基于个人利益的一种功利性预防,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接纳公众与公开。要真正自觉地积极地面对公众与公开,有赖将害怕提升为敬畏。就是说,对为官清廉要有一种神圣的敬仰,面对官场的腐败与不作为乱作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这样的敬畏,或者说畏敬,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根植在“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之中。“四书”之一的《大学》,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政治学“独有之宝贝”,内中有言:“大畏民志,以谓知本。”讲的就是要把敬畏民心,作为从政为官的根本所在。(东方网)

  • 相关阅读
  • 专家:城镇化关键是提升质量

     “城镇化关键在于提升质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29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作出上述表述。  尹中卿指出,我国城市数量已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了2011年...

    时间:01-30
  • “被催族”的悲催谁能懂

      年关难过,莫过于“被催一族”。“过完年该找工作了吧”、“年龄不小了,该结婚了”、“都结婚几年了,该有孩子了吧”……没工作的被催着工作,没结婚的被...

    时间:01-30
  • 周星驰,这个悟空不姓孙

      《国产凌凌漆》中,国家有任务交给他时他很激动。不过,当国家真有任务交给他的时候,他却潇洒来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就是广东新科政协委员周星驰。在缺席了大会开幕式之后,不无意外也缺席了闭幕式,6天会期仅...

    时间:01-29
  • 官员对公开要由害怕变敬畏

      有篇文章说,近一年来,问题官员屡屡被曝光,其中公众参与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以前,官员只怕上级领导,如今,官员也怕公众。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公众要求官员在公开的环境下行使权力,于是衍生出公众时代...

    时间:01-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