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善疑求真成名家

善疑求真成名家

2010-10-11 08:50:13

来源:


刘正山

  “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镇安中学高94届学生刘正山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东北财经大学,自此走上学术研究之路。他耐得寂寞,潜心治学,善疑求真,独树一帜,已成为经济学界一颗闪亮的新星。他是国内“幸福经济学”最早的提出者与推动者,他的一些观点甚至得到中央部委的重视。

  论文 从屡投不中到每投必中

  十磨九难出英才。刘正山出生于旬河岸边的庙沟乡双喜村三组,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刘正山很懂事,自小学习刻苦,上初中时在庙沟中学寄宿,考取镇安县中学后愈发努力,考取重点大学是情理中的事情。

  刘正山读的是东北财大投资系。东北财大是全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学术氛围浓厚,而投资系学术氛围最浓,出过不少学生学术明星,如董藩、郝帅等。大名鼎鼎的董藩是农村娃出身,上大学时就喜欢深入农村调研,发表了不少论文,一些文章曾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

  身处投资系,刘正山自然萌发了搞研究写论文的念头。他的目的很简单,论文发表了,可以赚稿费,他可以靠这笔钱生存,更何况有了科研成果,毕业分配时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保送读研。

  刘正山锲而不舍地苦苦钻研,撰写出的论文却屡投不中,有半年时间几乎每周都收到退稿。好友沈悦劝他:“同学们都在说你的风凉话,讥笑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学习功底不错,屡投不中就死心了吧,何苦一条道走到黑?”

  刘正山打算放弃,但又不甘心:为什么别人行,自己不行?他意识到,可能是方法有问题。

  于是,刘正山拿着论文去找当时在学校执教的董藩教授请教。董藩仔细阅读了刘正山的论文,说:“你以前走的路子是错的。首先,写论文需要明确论文的要求,就如不同行业的专业习惯一样。谈一个问题,要先讲述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问题所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其次,一篇论文只能谈一个问题,比如你的这篇论文可以拆成两篇,一篇讨论户籍制度,另一篇分析农村土地制度。第三,不同学术杂志的风格是不同的,你要先看看它刊载的论文,研究刊物的口味,有针对性地去写。”董藩拿出自己很得意的论文《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关系考辩》,一段一段地读给刘正山听,并讲解行文的各种要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正山顿时豁然开朗:做学问,方法非常重要。他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将两篇文章修订完成,不久,分别发表在《当代管理研究》和《兰州经济研究》上。

  此后,他的论文几乎每投必中。

  董藩很喜欢刘正山,经常带他去家里吃饭、聊天。董藩经常跟刘正山说的一句话是:“做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是为了让思想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董藩让刘正山试着写策论,发内参。内参,即为党政机关一定级别干部提供决策参考的内部刊物。

  当时,中央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为“抓大放小”,刘正山觉得这个提法有些瑕疵。如果一家国有企业处于夕阳产业,但因为它在规模上是“大”企业,而予以保留或重点扶持,那么,不论国家投入多少,也难以扭转它的颓势,这样的企业最终将被淘汰;而有的国有企业,虽然规模“小”了点,可是它处于朝阳产业或者要害领域,如果将它“放”了,岂不可惜?于是,他提出应当“抓主放次”、不以规模而论的观点,撰写成策论《对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四点建议》,1997年初发表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内参上。时任辽宁省委书记顾金池作出批示,认为很有参考价值,建议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此事后来被《大连日报》、《团结报》、《辽宁政协报》等媒体予以报道。刘正山的名字,第一次被记者写入新闻稿。

  过了几个月,董藩告诉刘正山,这篇文章被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内参《零讯》转发了,发给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参阅。董藩惺惺相惜地笑着说:“你是我们学校第二个论文被中央领导重视的人。”

  这一年年底,董藩想撰写一本学术专著,书名《土地利用、土地管理与土地市场运行》,邀请刘正山撰写其中的三章内容。这是刘正山合作写作的第一本书。1998年初,此书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得辽宁省社科联学术著作二等奖。

  1998年,刘正山大学毕业,由于科研成果突出,扬州大学聘用刘正山担任该校教师。


刘正山的学术著作

  北漂 从颠沛流离到三任编辑

  因为痴心学术研究,却苦于扬州大学图书馆藏书太少、查阅资料受限,刘正山在扬州大学执教不到半年,便选择了辞职,成了“北漂”。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学术中心,作为本科生的刘正山再有能耐,在京城也难免沦为泯然众人,生活一时陷入困境。

  当时,外地户口的人在北京工作,必须办理暂住证,否则将被强制集中到北京的昌平做苦力,赚够路费之后,遣送回原籍。除了户籍歧视,在很多单位,外地户口的人只能做“临时工”,也就是说没有正式编制。虽然所从事的工作同正式工一样,但“临时工”不仅工资低,也没有社保、住房公积金等。刘正山就做过半年的所谓“临时工”——在一家报社作编外编辑,工资每月仅800元,比正式工低一半,也没有稳定住所,经常搬家,从一个出租房搬到另一个出租房。

  从工作稳定的大学教师到居无定所的流浪者,这种现实落差,让刘正山极为失落,但他觉得人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沦为“愤青”不值得,要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你不能改变体制,要么“用脚投票”,离开它;要么你想办法改变它,或者适应它。

  通过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和各种人才交流会,经过长时间的苦苦寻觅,2000年刘正山进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工作,当了一名编辑。

  以前只是写文章,现在却是编辑别人的稿件,而且是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做编辑,刘正山倍感压力。但他又很幸运,他的上司张彬(现任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以及任正德(《中国证券报》的创始人、社长)等人,从给文章取标题到文章的布局、行文,乃至标点符号的处理,无不悉心指导。在这些顶尖高手的指导下,刘正山的写作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这期间,刘正山撰写了诸如西部开发是否应当“资源换资金”、中国股市是否是赌场等内容的文章,有的刊发于新加坡《联合早报》之类的国外媒体,有的则刊发于内参上报中央领导同志。后来,有好事者梳理总结的《中国50位新锐思哲编辑记者》名录,刘正山名列其中。

  2000年底,搜狐网的胡彬邀请刘正山出任搜狐财经频道的主编。新华社的几位老同仁坚决反对,认为这种行业没前途。有位老编辑苦口婆心地劝他:“你在这边好好干,好好练英语口语,过几年将你派往国外,你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可是,搜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当时,搜狐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的翘楚,而网络也是非常时髦的行业。刘正山思之再三,终于下定决心去搜狐。毕竟,自己还很年轻,应该尝试一下。

  当时,搜狐财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地位比其他的频道高,但是内容比新浪财经略有差距。刘正山执掌搜狐财经频道的第一天,财经首页(Index)的访问量就由9万跃升至17万多。由于工作出色,尽管任职时间很短,搜狐的副总裁钱中山还是为刘正山争取了一个年中特别奖励。

  人生经历中的每一步,似乎都不可或缺。如果不是在新华社练就的编辑能力,网络工作很难取得突破。刘正山清楚地记得,他在搜狐发稿量最高的时候,一天发170多篇。当然,搜狐的工作亦为刘正山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负责财经频道,刘正山需要对经济的各个领域有所了解;而每天的工作,也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理解了很多行业的运行规律。

  互联网的编辑工作,是高强度的。当时,刘正山经常与朋友们开玩笑,自嘲说自己从事的是农民工工种,整天“吭哧塞”(Ctrl+C,即电脑的快捷键“复制”)、“吭哧喂”(Ctrl+V,即电脑的快捷键“粘贴”),而且还是吃“青春饭”。网站不同于报纸,网络需要保证至少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左右更新内容,周末也不间断;而报纸只是定期出版。所以,网络编辑的工作一般是三班倒,上班期间持续不间断地发稿。

  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学术梦早已束之高阁,刘正山只能偶尔写点儿评论和随笔。让人惊奇的是,此时董藩组织出版一套经济学丛书,刘正山竟忙里偷闲,应邀撰写了其中的一本《房地产投资分析》,此书很快成为热销书。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