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刘凤林的绘画艺术

2011-06-25 09:00:41 来源:

刘凤林

秦岭春暖

  人们都知道,刘凤林的山水画文人气息浓厚,他不画大山大水,也不画急流险滩,最喜画的是山村野店,溪流淙淙;桃花盛开,村姑道情;犬吠深巷,飞鸟相还。这些鲜活的生活小景,在他的笔下信手拈来,自然成趣。为画好商洛山水,他常常外出写生,风雨无阻,厚厚的几大本速写簿记录着他的酸、甜、苦、辣,在厚积薄发中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刘凤林用短短十年时间,打造了属于他的个人山水空间,在中国画坛享有盛誉,但是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在山水画题材及表现上开拓出新的意境,在山水中增添了山鹿题材,足见其艺术进一步成熟,艺术视野进一步开阔。

  一个山水画家必须要有“目识心记”的本领,才能表现自然、山川之美。山水画家既要表现山川树木的静态美,又要表现流水、浮云、飞禽、鸟兽的动态美,画家的艺术真情来自于生活的锤炼、取舍、选择。凤林选取了大自然中的鹿作为表现对象。鹿,善良而温顺,机敏而智慧,在中国古代就有“禄”的吉祥涵义。凤林画鹿为表现一种大爱、一种呼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始终在低声吟唱,反复画同一题材。在他的笔下,哪怕是一株小草、一股清泉,都稳稳当当充当自己的角色,毫无张扬狂嚣之弊。

  题材的开拓是不易的,他曾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到动物园鹿场画了上千幅速写,每当灵感袭来,便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细心揣摹,几年过去了,画风日趋成熟。凤林笔下的鹿,矫健、温顺、善良,总是带有母性的温柔,一点也找不到野性和粗暴。其中最让人爱怜的是鹿的眼神,那已不是动物机警的眼神,而是东方人特有的安详温顺的眼神。《山鹿》母子系列,描绘了一只梅花鹿带着她的幼崽在河边喂奶,显然那是饮后歇息,油光柔顺的皮毛,大而安详的眼睛,低垂而毫无防备的耳朵,专心致志的忘我境界,让我陪感亲切,我能感受到它血管的血在流动,心脏在跳动,幼崽静静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吸吮着乳汁,似乎只能听见泉水颤动声,那是一个母子俩的寂静世界,周围暗藏杀机,弱肉强食,还有猎手的贪婪,都被画家以“计黑当白”处理掉了,只剩下和睦、美满和幸福。

  把山水作为背景,突出表现鹿的动势,或站,或卧,或奔,配以溪流瀑布,加上明暗处理,其视觉冲击力大大加强。画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继承和发扬了长安画派赵望云、石鲁的创作原则,更加切近生活,切近人民,以极其认真的态度画每一幅画,为画坛吹来了清新的空气。

  “技法,乃艺术的生命。”任何艺术都需要技法,离开此法,一切无从谈起。毕业于油画专业的刘凤林,又跟随刘永杰等当代国画大师系统地学习了山水画,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为后来个人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他的画有很强的笔墨趣味和严谨的造型,具体的艺术宗旨是兼收并蓄,中西结合,画出了自己的独特效果。他不断吸收各方面的有益知识充实画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在山鹿系列画里,远景空虚而近景实在,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胆的色彩及空白处理,使我想起西方油画大师怀斯画风。这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画家,以他那空旷、冷寂、悲凉的画风曾征服中国观众达十年之久,那是画家内心孤独寒冷、无依无靠的心灵折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悲惨。凤林的画面也是空旷的,甚至也画一只孤独的山鹿,但画面用暖色大肆渲染,再衬托以树丛,反映给人的是闲适、散漫、欢快的气氛。我们一点也找不到冷寂荒寒的味道,这更加体现了时代主旋律。构图简洁明快,错落有致,大片空白令人回味,造成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中国画历来讲求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这需要画家付出多少心血啊。

  技法创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磨练。国画巨匠李苦禅讲“废画三千”,凤林和所有的成功画家是一样的,属苦学派,他以滴水穿石的工夫在画坛上渐露头角,那是因为他具有超乎寻常的毅力。他的名言是“废画五千”,把自己不满意的画统统烧掉,不留后世,这种精品意识造就了他的成功,也为后来人提供了典范。清代画家郑板桥云:“画到生时是熟时。”从“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画家生命意识的释放,也是心灵感悟的过程,期间要经受心灵的考验,是显而易见的。所谓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破坏的过程,打破旧的思维而建立新的思维。一个画家只所以独立门户,那是因为他创造了别人没有的美。

  凤林的国画创新,具体表现在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他作画不是用中国毛笔,而是用油画笔,用油画笔画出了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的特殊效果。他常常用水彩颜料作画,取得了轻快、透明的意境,有时也用水粉颜料,以取得厚重之感。在山鹿系列画里,背景用色轻薄而透明,如梦幻般令人遐想,鹿的动态从头到脚,用色厚实,形神兼备,色彩和形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画家的心灵如此平静,一切显得自然而天趣,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正好符合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我们期待画家在中国画坛里走的更高、更远、更稳。(●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