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贺进安的根雕情结

贺进安的根雕情结

2011-08-06 08:51:03

  ●文/图 朱金华

  本网讯 贺进安,1964年出生于商南县清油河镇碾子沟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乡村医生。从小喜欢画画的他,1983年应征走入军营,耳濡目染西双版纳浓郁的根雕艺术氛围,狂热地投入根雕艺术。军分区的宣传部长喜爱根雕艺术,为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与当地根雕艺人联合开办根雕学习班,贺进安有幸参加了这个学习班。1988年,贺进安退伍返乡,商南石棉厂听说他懂得根雕艺术,聘进厂里搞根雕。他创作的根艺作品参加了南阳市举办的四省八市经济协作交易会,备受与会者关注。

  由于当地经济落后,人们虽很喜爱他的作品,但无钱购买。厂里的根雕堆积如山却无法变钱,他只好回到老家种地,空闲时仍到山上找树根,加工出来后被朋友们无偿拿走。当了10年村支书,因为他为人正直,只知道为群众办事,不计个人得失,家中日益贫穷,无钱盖房。后赶上移民搬迁好政策,举家迁到集镇中心居住,建房资金全靠贷款。为了还账,不得不辞去村干部之职,携妻带子前往浙江温岭打工。在浙江苦干六年,还清债务后返乡,见本地搞根雕的都发了大财,就决心重操旧业。

  有一天,他在武关河里寻找奇石时,意外发现沙滩上冒出一节不同寻常的树根,可上下河滩不通车路,距最近的人家也有三四里地,就回家找了六个人,第二天赶去将树根刨出,足有一吨多重。大伙看着树根发愁,虽然刨出来了,怎样才能运走呢?有人出主意说,河水深、宽,能否将树根推入河水中,用水力冲到有路的地方。无奈之下,贺建安只有采用这个下策。大伙忙活一个多小时,将树根推入水中,结果树根太重沉入河底,不见了踪影。他心里十分懊丧,坐下吃完带来的干粮,依依不舍地回了家,但心里仍牵挂着这个树根。那时正值盛夏,洪水高发期,他担心树根被洪水冲走,熬煎得茶饭无味。

  有天晚上,一场狂风暴雨搅扰得贺进安整夜未曾合眼,他猜想树根肯定被洪水冲走了。第二天一早,他就骑上摩托车,赶到武关河树根落水之处,因水大无法过河,又绕到对面山上,忽然发现树根被冲到了半里之外的一个沙滩上,高兴得手舞足蹈,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树根真与自己有缘呐!

  隔了三天,他步行10余里,花钱请来一辆铲车,将树根铲到公路上,再用车运回家中。风干一年后,前来参观的人都认定这个树根是铁匠树,树龄大约一千年,在岩畔长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它刻划得千姿百态,像云龙、像雄狮、像奔马、像神鹿。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打磨,作品成形,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组来到贺进安家中,看到根雕后赞不绝口,进行了多角度拍摄。

  贺进安也喜欢绘画,闲暇时不忘涂抹几笔,以山水见长。走进他的工作间,墙上画作墨迹未干,角落里布满奇石,而他家的场院里则堆满了奇形怪状的树根,期待着他的打磨与加工。

  在工作间的墙上,我读到他的诗作《打工感怀》:

  整日里埋头苦干,

  浑身流淌着臭汗。

  就这样竭尽全力的劳作,

  老板还是说你手脚太慢。

  ……为了心中的理想,

  为了明天的希望,

  承受着艰辛劳累,

  一天天消磨时光。

  是啊!人生的富有不取决于所拥有的金钱和地位,而在于他的精神追求。贺进安对根雕艺术是这样理解的:根雕是众多艺术门类之一,它历史悠久,取众家之所长,属雕刻门类,又从雕刻艺术中剥脱而出,既有中国画的大写意手法,又有书法中草书行笔之意,是天地人共同创作的艺术。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美在象与不象之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让每个观赏者都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根雕艺术的魅力所在。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