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洛人 > 商洛人新闻

寻道武当山

寻道武当山

2015-11-16 09:21:0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牧 歌 余华韵


  孙富山,生于1948年,商南县赵川镇人,原十堰市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生物学教授,从事生物技术与养生保健研究达30多年。

  乙未年阳春三月,经书画界的朋友介绍,我有幸结识了平易近人、情趣深远的孙富山教授。
  在商南,孙教授的老同学、老朋友和学生很多,茶余饭后常常谈论他几十年的科研生涯,听后令人感动和钦佩。为了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愿景,孙富山在生物技术提取、分离、纯化、养生保健和生物农业等科技领域里艰苦磨砺,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运用,将对我国生物资源、中草药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生物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发具有引擎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孙富山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工程系。1985年,他只身来到十堰,投身于二汽(现东风公司)教育事业。一天,孙富山与朋友相约攀登武当山,一个卖山货的摊位上,一朵紫色蘑菇状的物品牵住了他的目光,这件物品就是他寻找了多年的宝贝——紫灵芝。他如获至宝,花了几个月的积蓄将其捧回。
  1988年,孙富山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员一起,组建了十堰市第一家生物工程研究所,着手研究灵芝。孙富山与科研所同事在武当山峡谷、丛林间采集八成熟的野生灵芝,运用孢子悬浮等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培育、试栽,成功筛选出优良武当赤芝、紫芝菌株。1989年,他们完成了武当赤芝、紫芝的仿野生室外立体栽培、室内立体栽培和大田覆土高产栽培等技术研究,并完成了椴木、木屑等不同的培养基质栽培灵芝技术研究。
  1990年至1992年,孙富山与科研所同事先后在研究所试验园地、周边县市农户田地中连续栽培10万棒不同的培养基质菌棒,均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达150%以上。1993年3月,市有关部门召开了武当灵芝项目开发论证会,参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科技兴农的好项目,有望填补鄂西北大型真菌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的空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当孙富山在湖北麻城大规模种植灵芝时,灵芝市场价格的波动击碎了他的梦想,让他经济损失惨重。
  俗话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2000年,在茅箭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孙富山的科研基地终于在武当路街办马家河村安营扎寨。
  孙富山说:“科研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每一次的伤痛都是成长的支柱。”凭着一股天生的韧劲,在简陋的科研基地里,孙富山精心培育出了武当赤芝、武当紫芝、武当黑芝及珍稀的血芝等几大品种,并在富锗、富硒灵芝栽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反复栽培试验,无极锗、无极硒生物转化率达20%,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他培育的灵芝,锗和硒的含量比原有武当灵芝含量高出0.1倍,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2005年,在一位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孙富山引进了武当灵芝功效成分多功能提取、硅胶柱层析、冷冻干燥、高速离心等技术装备系统,全身心地投入到武当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灵芝腺苷、甾醇类、生物碱等药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分子激活等生物高端技术研究中,并且一干就是7年。他提取分离的武当灵芝多糖、紫芝多糖、灵芝三萜等,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检测,灵芝多糖含量3.5%,紫芝多糖含量4.5%、三萜含量3%。此后,孙富山成功研制出灵芝多糖、灵芝三萜、孢子粉浸提物等“三合一”复配的“灵芝孢子粉胶囊”“灵芝多糖胶囊”“紫元春养生酒”等系列养生保健食品。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