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以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以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偶尔也扮演着T台上的主角,闲暇时间还必须是听家里的那个“老古董”授课的学徒。但是,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来自一个个收藏的家庭,并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号——“藏二代”。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代收藏家虽手有藏品上千,却正步入中老年,他们也与企业家一样,面临衣钵传承的问题。而这些收藏家的子女们,表现出了不同的生活状态。而人们口中的“藏二代”如“富二代”一样,包含了子承父业的“藏二代”和空有名号但未参与收藏的“藏二代”。“藏二代”可以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更纯粹、更专业地看待收藏。“藏二代”也面临多种选择和压力,走进了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而不变的是,他们都受到收藏艺术的影响。
孩子要走自己的路
有着32年收藏史的陈洪宇,藏品已有上万件。陈洪宇的女儿今年24岁,却对收藏没有兴趣,在陈洪宇看来,“我们父女俩是传统和潮流的碰撞。”
陈洪宇从小就注重培养女儿在收藏方面的兴趣,而女儿对书画收藏的兴趣,仅限于小学上美术课的阶段。用陈洪宇的话说,“她好像可以看到美术课和书画里那些美的东西。”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担任了同学们服装走秀的设计,从此她爱上了服装设计,大学期间女儿又选择了工艺美术。她对收藏不感兴趣,和父亲的博物馆之约相比,她喜欢去看服装展。
陈洪宇认为把书画留给女儿,要远比留房子、车、钱有意义。但是,这没有得到女儿的认同。
他告诉记者,今年二月,他与女儿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这些都是国粹,有它自己专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陈洪宇说。
“爸爸,你这些东西我都看不上,我真的很喜欢服装设计。”
“我并不否认时装也有艺术的一面,但是你可以找到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处,在国粹中汲取更多艺术精华。”陈洪宇说。
这场对话没有陈洪宇想象中顺利,女儿依旧坚持着对服装事业的热爱,陈洪宇也深知孩子有自己要走的路。现在,闲暇之余他都会整理一下收藏的书画,分成普通书画和精品书画,想把精品留下来,和十几位志同道合的藏友办一个展馆。
谈到今后的收藏,陈洪宇表示:“我经常到各处看书画,但是一想到藏品无人传承,就很少再出手,想到多年的收藏经验无处传授,就会心痛。”
这些瓷器自己观赏
作为乌鲁木齐收藏家协会会员的陆国庆,收藏字画、古书、瓷器已有20多年。陆国庆的孩子,已经28岁了,正在读版画专业研究生。谈到收藏对儿子的影响,他说:“字画对他是有影响的,因此他自己选学了绘画艺术。但很可惜他对收藏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的还是他自己的专业和动漫艺术。至于古瓷器和古书收藏啥也不懂,也不想学。”
现在,陆国庆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藏品,一定会亲自前去观看,但基本不会再出手购买,仅限于欣赏和交流。遇到好的藏品,他往往安慰自己:“我们玩收藏的玩的就是缘分,只要通过藏品提高艺术修养就可以了。”
回到家里,陆国庆最常做的就是摸摸收藏的瓷瓶,尽管早已观赏过很多遍,还是会如当初入手一般从瓷胎、瓷型、釉色一点点看起。而这些令陆国庆十分喜爱的藏品,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将会越来越短,“这些藏品,会留一两件给儿子做纪念,至于其他的藏品也只能做妥善处理。”
不想把收藏当成主业
作为上班族,杨一帆受到父辈的影响,闲暇之时成了一位收藏爱好者。杨一帆最近一次参与大型的收藏活动是今年本报举办的首届藏友珍品展示交易会。他带来父亲的部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