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的文化认同,也同样遇到了挑战。谈起墨的制作现状,安徽屯溪的制墨师金自俊有些无奈:“研出的墨,墨色丰富而有层次感,不似墨汁胶多缠笔,浓淡无起伏,又添加防腐剂,于纸有害。但许多书画家如今只用墨汁了。”周同祥说,现在一些制砚者缺少对砚文化的深刻理解,盲目追求材质和新奇感,把砚台制成了体型硕大,集木雕、石雕于一身的摆件,完全脱离了砚台的原始概念,使形制俗不可耐。
由于文房四宝制作中很多工序靠手工完成,学习技艺过程艰辛,回报不高,后继乏人也成为制约文房四宝传承发展的一大难题。
但令人欣慰的是,伴随着国学热、收藏热,传统文化正在以从未有过的热度回归,很多人认识到,传统书画在陶冶性情、增强修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文房四宝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1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中小学通过有关课程开展书法教育,“学生要用毛笔字写楷书,临摹书法大家”,这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对文房四宝的需求。
部分文房四宝用品还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中国宣纸集团宣纸研究所副所长黄飞松分析,由于目前有数量庞大的宣纸消费人群,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艺术家群体,艺术院校学生和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加上一些高档文书档案、纪念品为增加文化含量改用宣纸,预计未来对宣纸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从使用到喜爱,从文具走向艺术品,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文房四宝,在新时代又开启了另一片蓝天。(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