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品茗聊天

艺术品电商平台是否只能卖便宜货

艺术品电商平台是否只能卖便宜货

2013-09-03 16:20:58

  首先,艺术品电商平台,缺乏最重要的互动过程。藏家购买艺术品,必须通过近距离欣赏,才能真正被打动。如果被简化为在屏幕上点点看看,那人与艺术品之间直接交流的乐趣就会丧失殆尽。哪怕是3D效果图,也还是图片,缺乏打动人的质感。

  其次,艺术品电商平台无法为真实性提供有效保障。艺术品的唯一性导致其不像其他很多商品可以存在一星半点瑕疵,任何小毛病都可能导致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大打折扣,完全依靠图片,而且是极有可能经过处理、美化的网络电子图片,更不靠谱。

  在我看来,电商平台主要适合经营工艺品等较低端的艺术消费品,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可行性也大一些,因为他们自己可以提供一些辅助证明的证书。像嘉德在线[微博]做了这么多年,已经算是很成熟了,主要推出的仍是较为低端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同时,它也配备一个实体展示厅,买家随时可以到场看实物。说到底,艺术品电商平台最终还是要依赖现场,而且不像拍卖,只需预展两天,必须有相对固定的场所,持续较长时间。因此,网络拍卖可以省下酒店和预展场地的租金,但相关的支持要做得更周到,对拍卖公司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网络平台对实体的画廊和拍卖行,很难产生真正有震撼力的冲击。我听说亚马逊网站上最贵的一张油画作品标价达到四百多万美元,国外的专家都认为那不过是一种宣传策略,根本不可能卖出去。我想,即使成功卖掉,也不过是个案,对市场的正常模式不会造成任何压力。

  当然,电子商务可以跨地区服务,信息的发布渠道更通畅,这是其不可抹杀的优点。如果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种补充、辅助方式,还是比较可行的。要成为主流,恐怕没门。

  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微博]:电商平台难以让人产生信任感

  购买艺术品,必须看原作。原因很简单:一、艺术品考验的是个人的眼力,网上的图片再怎么清晰怎么立体,色彩等方面仍然会有误差,难以让人完全信任,要眼见为实,而且要通过“望闻问切”去真实感知。二、电商平台,真假难辨。现在的印刷技术这么好,像书画这一类的拍品,拍卖行都出现过不少伪作,何况网络?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认艺术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就我自己而言,不可能去参与。欣赏艺术品,要的是感觉,光几张图片,怎么能让人“情”动于衷呢?如果连感觉都找不着,就稀里糊涂地下手,便谈不上是在用心购买了。

  一些网络拍卖会提前做预展,因为网上竞拍时间比较长,而且没有现场那种紧张气氛,有人认为更有利于买家理性竞买。的确,现在拍而不付现象很普遍,尤其是上千万元的拍品,竞买人常常不提货,让拍卖行非常头疼。但对一名好的藏家来说,无论拍卖场上竞争多么激烈,他都会头脑清醒、理智举牌。而那些不成熟的藏家,即使参加网上竞拍,照样可能很不理智。

  反方

  Hihey总裁何彬:上不封顶 下无门槛

  的确,艺术品电商热潮已有来临的趋势。很早之前我们就注意到,网络和艺术之间可以实现跨界互联、优势结合。而今天,越来越多从事传统拍卖的人也加入到这一事业当中,虽然主因可能在于他们的传统经营模式遭受了不可逆的挫折,面临着该往何处去的抉择,有一点被迫的味道,却也证明了艺术品电商平台是市场潮流不可违背的方向。

  电商平台代表的是一个未来的市场,为艺术家和藏家双向提供新的选择。像我们代理的大部分艺术家,由于传统市场在萎缩,能给予他们的机会非常少,此前他们基本不可能在画廊做展览,更别说走上拍卖场,大多处于一种被遮蔽、被湮没的状态,现在,电商平台使得他们获得展示的机会,也有了销售的渠道。显然,是电商平台把艺术市场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大大拓展了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实现从有和无到多和少的根本性飞跃。

  • 相关阅读
  • 买得起的艺术品更有市场潜力

      日前,由《精品购物指南》主办的“艺游未尽”艺术私享沙龙在北京大湖艺术馆开幕,油画家叶永青、雕塑家瞿广慈[微博]、策展人黄燎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博]副馆长尤洋[微博]、“SURGE Art艺起...

    时间:09-03
  • 政府明确不设立官方艺术品鉴定机构

    政府不会设立官办鉴定机构,但是会制定相关法规管理艺术品鉴定市场,包括行业准入门槛、相关规则以及鉴定机构对结果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时间:08-29
  • 欧美为何重拳打击艺术品造假

      据《纽约时报》报道,旅美画家钱培琛涉嫌卷入总金额高达8000万美元艺术品造假案件。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搜查了其在纽约皇后区的住所。在许多国内的人看来,欧美国家对于假画事件,动辄就是像FBI这样的机构...

    时间:08-23
  • 异域收藏品成艺术品市场新风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收藏人群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对异域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英国的古董、日本的生铁壶、印度的镂空石雕、索马里的钱币、尼泊尔的唐卡……藏家们的注意力,开始更多地投...

    时间:08-20
  • 几乎空白的艺术品保存修复教育

      在保存与修复教育方面,不论是国画还是油画,共同的问题就在于对“修”和“复”的过分重视而忽视了其他的相关环节。其实在保护修复领域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比如对艺术品的信息收录工作、...

    时间:08-16
  • 艺术品身份证是否真能为大众收藏保驾护航

      收藏热下,真伪鉴定成难题。日前北京市文化局批复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五家单位成为北京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其中,北京雅昌推出了“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

    时间:08-15
  • 我省再添艺术品交易平台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及艺术品投资方式的不断创新,以往“高不可攀”的艺术品投资也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了。8月3日,华益成西安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至此,我省又增添了一家艺术品...

    时间:08-15
  • 艺术品鉴定迷局如何破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但在如今的艺术品鉴定市场,不管你有没有“金刚钻”,只要贴上“专家”或者“专业机构”的标签,便什么活儿都可以揽了。由此,也就造成了如今...

    时间:08-06
  • 艺术衍生品将在电商平台上演大戏

      本报报道了网络上惊现当代天价艺术家艺术复制品的消息,引来读者的关注。昨日记者获悉,与电商接轨,正在成为艺术衍生品市场的一大热点。目前北京知名艺术机构已经开始大举购买艺术家衍生品的版权,准备与大型电...

    时间:07-31
  • 刘益谦每年花10亿买艺术品

      2009年以来,刘益谦几乎每年在艺术品上投资近10亿元。甚至有人说,刘益谦几乎直接把中国艺术品推进“亿元时代”。这种“只选贵的”的投资思路遭致一些老派收藏家的诟病。  刘益谦近几年很...

    时间:07-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