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收藏古玩字画,有人收藏明清家具,也有人收藏当代艺术,不过在慈济做“义工”的何国庆先生和以上的藏家都不一样,他有自己独特的收藏观——收藏历史。
1947年,何国庆在天府之国四川出生,两年后,由于国内形势的转变,他跟随父母迁移至台湾。毕业于电子工程系的何国庆,在台湾房地产业蓬勃时期与朋友合开了台北房屋公司,似乎一路顺风顺水的何国庆却因佛与收藏结缘。走至今日,他已不愿再谈及自己曾经辉煌的事业,现在他更愿将“慈济”这个慈善机构当做自己的事业来谈,并以做义工为最大乐趣。
26年前,何国庆的一位初中同学偶然收藏到了一批张大千的作品,这点燃了何国庆深藏于骨子里的对于古代书画的情愫,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真正谈到系统收藏要从1995年开始,那一年他创立“何创时书法基金会”,作为虔诚佛教徒的他因为对于明朝鼎盛时期的佛教文化兴趣浓厚而对这一时期的书画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在他的眼中,明朝的和尚不仅对佛教有着深厚的理解,并且对诗歌书画也有着极深的造诣,这也是最早吸引何国庆建立自己独特的收藏体系的原因。
明朝故事
何国庆谈起明朝的历史堪比学者,从顾炎武到徐霞客再到万历皇帝,听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讲述关于历史的典故,仿若眼前这位谦谦智者是从古时穿越而来。
在他的眼中,明朝是中国文化在唐宋的繁华沉淀后更值得品读的历史,是民国之前中国文化得以最大发展的最后一个朝代,《金瓶梅》、《西游记》等历史巨著都在明朝撰写而成,而何国庆最爱的昆曲也是自晚明发展起来。在政治的开明度上,何国庆也是对明朝赞不绝口,对于我们口中“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知道的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似乎是因为他不尽职责,其实不然,那个时候已经进入内阁时期,就是皇帝不管事国家照样运作,他想要换太子,只要大臣们不通过他就不能换掉,历史上哪有皇帝斗大臣几十年斗不过的?万历就是一个例子,不是说他不能,而是因为他开明。所以那个时候的民间力量很强大,知识分子觉得国家是他们的,科举制度也很透明,文官鼎盛,思想也非常自由,因此那个时代才会大师辈出。”
佛教对于何国庆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他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便是与明朝的高僧有关,这位高僧后来游历到日本,并在那里创立了“黄檗宗”,且在日本流传几十代,至今日依旧在用中文发音念诵佛经,这对于虔诚的佛教徒何国庆来说触动极大。在几年时间里他慢慢地积累明朝僧人的书画,终于在恰当的时间举办了第一个明朝和尚的书画作品展览。此时宗教对于何国庆的意义早已远高于宗教本身,而是触发了他关于历史与人文的思考。
人文收藏
在他的藏品中,由僧人文化慢慢转变到对整个明朝历史的关注,那些在明朝舞台上展露出自己作为文人的气节的文人墨客都成了何国庆收藏的方向。他的收藏非常有趣,价值与价格在他的收藏领域里并不对等。他首先关注的是作者本身,继而才是作品。这种非常人文化的收藏理念,大概在他人看来未免过于孩子气,何国庆却从不关注价格,一件作品能为他带来多少收益从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只有被他敬重的人才能划归到自己的收藏领域中。
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可以在历史中讲述的故事,每一位作者都是何国庆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他讲起藏品与他人不同,他会讲到这位作者的故事,是怎样一个人,是以怎样的伟大情怀感染到他。“我对学者、出家人很重视,对遗民也很重视,就是明朝亡了之后不当清朝的人,所以收集作品中有遗民的,也有忠烈的。忠烈就是明朝灭亡后,抗清殉国的这些人。因为这些都是我觉得很钦佩的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们个人,而更多的是为了国家。国家灭亡时,宁愿殉国的人,他们的人生目标很清楚,为了理想生命都不顾的人,非常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