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出奇兵”的智慧给后世留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兵家经典,推演出了排兵布阵的八阵图,但这些智慧结晶在他去世后却没有以任何形式保留下来;坊间相传他的墓冢有72座,这其中有一座埋着他的兵书以及他发明的木牛流马模型,史书对于他真正的墓地也是说法不一;他是否有兵书宝典传世,他究竟葬于何地,9月1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汉中勉县定军山,探寻被后世称为忠臣楷模的“卧龙先生”——诸葛亮的武侯墓。
定军山脚下武侯坪
是诸葛亮当年教兵练武之地
上周六,记者驱车来到三国历史文化名城勉县,站在县城汉江边向南望去,就能清楚地看到闻名遐迩的三国古战场——定军山。
定军山不像大巴山主脉那样峰峦高耸,但它有12座连山隆起的秀峰,自西向东绵延十多公里,宛如游龙戏珠,素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美誉。
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记者爬上了海拔833米的最高处主峰,看到定军山背面(南侧)有一个天然锅底形的大洼,导游介绍:“这个锅底形大洼周长有1.5公里,据称三国时‘可屯万兵’,现在俗称“仰天洼”。夏侯渊曾在此驻军,诸葛亮也曾在此设中军帐,现遗留有诸葛井和饮马池。”走到半山腰,记者看到路边有一大石,高约3.3米,宽约2米,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导游说这是“挡箭牌”,传说是诸葛亮遮挡敌箭的遗物。
武侯墓前屹立着两块石碑,稍小的一块是康熙的第十七子果亲王胤礼所立,碑身有龙纹辉映,两块石碑皆保存完整。
导游告诉记者,这里最著名的当属定军山北山脚下的武侯坪,是当年诸葛亮“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故址。诸葛亮造铜弩、铁戟,五次北伐出兵、退军都以定军山为基,在此活动达八年之久。定军山因此而名贯古今,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之战也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是《定军山》。
传言墓中无宝藏
武侯墓千年来从未遭盗
据介绍,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协助,27岁的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愿意出山相助。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屯于勉阳,临出发前,上书《出师表》。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
随后,记者慕名来到诸葛亮的墓地——武侯墓。据了解,墓区占地360余亩,山环水抱,古木参天。景区管理人员介绍,武侯墓院内的大殿、拜殿、乐楼等古建筑有54间,其墓冢南北向,头北脚南,有“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意。
从外形上看,墓冢为覆斗形,高约6米。墓前有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石碑一通,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繁茂,浓荫如盖,号曰“护墓双桂”,双桂之后有诸葛亮的“寝宫”三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