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三,冻破砖”,2013年1月的一天早上,即进入三九的第二天,大地好像一台冰箱,冷风嗖嗖,滴水成冰,而市区的人流、车流依然。上午9时许,一大早就出去锻炼的我,在返回时,经过市区一家银行门口,看见几个人从该营业部出来,手里拿着黄橙橙的一元硬币,一问,才知道里面正在兑换癸巳年纪念币,并说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买到,我随手向衣服口袋里一摸,真庆幸今天我还真带了身份证。随即,我进到大厅一看,人还真不少,约有三十多人在排队。队伍里的人,有说有笑,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原本经过一个小时快步行走的我,头上还冒着热气,自进入温暖如春的营业厅,倍感温暖甚至还有些亲切。一看,排队的人不多,自己也没有啥事情,就站在了那个队的后面,凑凑热闹,也体验和复习一下过去那个年月经常干的事情。
排队,这个在上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司空见惯的事情,现在给孩子们说,可能他们无法理解也不可能相信这是真的。那时候,国家为了保障全国几亿人民的生活,努力消除和降低由天灾与人祸造成的物质紧缺,而实行了计划供给制度,印制了粮票、布票、糖票、油(食用油、煤油、汽油)票、棉花票、手表票、自行车票、搪瓷碗票……许多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票证,凭票购买物品则成了一成不变的硬规定,但仍解决不了物资紧张的问题,所以,老百姓持有各种票证排队购买东西的事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儿。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状况逐年好转,物资日益丰富,那些事关老百姓生命生活的票证也被淘汰,这种排队的历史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今天见了还真有些新鲜感。
在我排队不长的时间里,该营业部一位女营业员给大家每人发了一张他们统一打印的纪念币兑换号码票,她一边发票一边说,每人只能买一枚,大家不要挤,凡拿到票的人保证都能买到。我的票号为039号。我后面也只有两三个人,而给我们发号码票的人手里还攥了些没有发完的票。这时,我们队伍后面已经拿到号码票的人一看,该营业部是凭号码票兑换,所以也就不排队了,坐在营业部大厅的椅子上等候里面叫号。在此之后来的人都已经没有纪念币而不让等候和排队。
在我们等候期间,总感觉兑换的速度很慢,向营业室里一看,里面只有一个营业员在负责纪念币的兑换工作。她一边查验购买者的身份证并登记相关信息后,才将纪念币、身份证以及要找的零钱交给购买者,一个人办理这么多的手续,不慢才怪哩。在这期间,大家也都看见营业部内部一些人从营业室里出来进去,给他们的一些熟人或者亲朋“走后门”兑换,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反正凡是等候的人手里都持有购买纪念币的票儿,迟早你都会有一枚癸巳年的纪念币,何况营业厅里比外面暖和许多,权当在那里蹭暖哩,有啥着急的!这样,我们在营业厅已经等候了大约一个多小时,钟表的时针已经指向了11点。这时,突然几个营业员喊,“没有了,没有了,大家请回吧!”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这时的营业大厅里一下子开了锅,十来个人拿着该营业部发的票在嚷嚷吵吵,甚至有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并质问那些营业员,但没有一个人有离开那里的意思。这时,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同志站了起来,与该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涉,认为他们这种做法十分不妥,既然给大家发了票,就应该无条件的履行承诺,不要做有损公众形象的事情。该营业部看到这种场面难以收拾,也自知理缺,一个看起来好像该营业部负责的女同志开始说,这个纪念币是人行给他们发行的,并叫一个他们称为科长的人给市人行打电话联系,让再给他们营业部分些,以解决这十多个人的问题,他们佯装跑出跑进,给人造成一种从外面又拿回了些纪念币的架势,并说,现在只弄了这几枚,也只能给你们(购纪念币者)一人一枚。这样,总算是把我们这些人给打发了。当然,我也兑换了一枚纪念币。攥着这枚纪念币,我连好好欣赏一下的心情都没有了。出了那个营业厅,尽管外面寒风凛冽,但总感觉比厅里面还舒服些。(商洛日报 芾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