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收藏故事

海外回流文物有陷阱 内地藏家千万投资打水漂

海外回流文物有陷阱 内地藏家千万投资打水漂

2013-07-12 11:20:43

  刚刚回归中国的鼠首和兔首,在2009年的佳士得上拍的时候,分别以900万欧元和1000万欧元起拍,最终以2800万欧元(按当时汇率约合2.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尽管,2009年巴黎的这次兽首拍卖因国内藏家蔡铭超的“拒付”而并未完成交割,但其高昂的成交价也让业内人士感到惊讶。

  国内多数专家认为,圆明园兽首只是中国流失海外珍宝的一个缩影。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公开表示,“圆明园12生肖水龙头只是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对它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们的艺术性更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的认知。”

  文化学者、文物市场专家吴树认为,认定一件文物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二是工艺审美价值,三是科研价值——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价值。他告诉记者,从这三个价值因素来分析,圆明园兽首难以称得上是“国宝级文物”。

  近些年,如圆明园兽首这样的海外文物被热炒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业内人士指出,像青花瓷、鎏金佛像等一些品类,近些年的高昂成交价格与一些海外古董投机商的炒作有关。

  上海知名藏家冯毅认为,内地的一些投资型藏家与海外古董商相比经验、阅历相差很多。在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情况下,内地藏家很容易落入投机陷阱。他向记者直言,一些市场热炒的所谓“明清官窑瓷”、“鎏金铜佛像”等等,不过是那些炒家淘汰的“垃圾藏品”,趁着中国经济好,倾销到国内。市场低迷的时候,“投资型藏家”或被那些徒有虚名的古董套牢,甚至令其血本无归。(上海证券报)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