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东渡游学寻索变法良方
岭南画派的开篇,就是一部传奇。1879年10月12日,是传统历书的“大凶日”。一位中国美术史的划时代人物,却在这天呱呱降生。他的名字,叫做高剑父。由于生不逢时,高剑父差点被家人送到育婴堂去。在父亲力排众议之下,才将孩子留了下来。
民间俗讳不足取信,但跌宕坎坷的命运,却如影随形伴随着高剑父的一生。“少年孤苦,曾学绘画瓷器等工艺品以谋生活。”父母与长兄的早逝,成为高剑父踏上求艺之路的最早缘由。
在亲友引荐下,14岁的高剑父来到位于广州海珠区的“十香园”,走入了人生的第一位艺术导师——居廉之门。居廉与族兄居巢并称“二居”,是岭南乡土绘画的代表人物,首创真正意义上的“岭南画风”,在晚清画坛独步一时。高剑父颇得业师真传。他的《仿恽寿平水仙蟹石》牛刀小试,已深谙居派独特的“撞水撞粉”之妙谛,在清新润泽、光影毕现的花叶之间,流露出画家娴熟的运笔与着色功力。
与江河日下的国运相似,晚清画坛满目倾颓。陈陈相因的摹古积习,让时人笔墨生气全无。面对国画的深重危机,康有为大声疾呼:“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不过,以写生著称的“二居”门庭,却是充溢着别样的清新风气。他们“眼之所到,笔便能到;无物不写,无奇不写”。居廉搜集大量前人未涉之绘画素材,又在私宅植下十种香花,供写生专用。十香园的种子,也在高剑父心里潜滋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