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李亚锋)一大早去灾情最重的连河、姚沟村查灾,走了6个小时十多公里的山路,回来送走一拨又一拨查灾的领导,虽然已经很累了,但眼前跨塌的河堤、冲毁的桥梁、水泥路,处处水毁的农田、倒伏的玉米、东倒西歪的各种线杆,断瓦残垣旁老百姓无助的眼神,特别是老支书夺眶而出的眼泪,让我没有丝豪睡意。
老支书姓白,是洛南县四皓镇一个最偏远村的党支部书记,小名叫牛,54岁的人了,但村民们依然亲切地喊他“牛”。说起牛他的确很“牛”,从20多岁起就开始当村干部,从村文书到村主任再到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近30年,把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子治理得井井有条,颇受老百姓的拥护,但今年7月10日晚上一场特大水灾却让他“牛”不起来。那天暴雨一直从晚上9时下到零时,3个多小时的降雨量达到130毫米,造成电力、通信中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面对肆虐的洪水,他和村组干部硬是把危险地段的百余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那一夜他没有合一丝眼,第二天早上镇干部到达该村时他和党员干部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查灾救灾。受这场特大暴雨的袭击造成全村5座桥梁彻底冲毁,8公里的水泥路一半冲毁,水毁河堤5公里,水毁农田300亩,倒危房4户。这么大的灾情对于一个不足800口人的小村子,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老支书在陪我查灾的过程中,一直沉默不语,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和无助。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就当前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和商议,在商议过程中老支书的泪水夺眶而出,内心的情绪按耐不住的爆发,“你们各级领导大会小会讲要关心群众疾苦,群众利益无小事,现在桥断了、路毁了、地淹了,村上几百口人被困在这山沟沟里,咋办哩?没人管,我就带上群众到县上找领导去。”“不是没人管,灾后重建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最重要的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人力无法解决的,我们动用机械,达到先通后畅,下一步的全面恢复需要项目、需要资金支撑,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定措施定计划分步实施。你是村上负责人,不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稳定群众情绪,面对灾难,头脑一定要冷静。”面对老支书的顶撞,我没有责怪他,反而更加敬重他,我深知那被暴雨冲毁的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道路是老支书的心血和汗水。从他眼眶中饱含的热泪中,我看到了老支书的担当和责任,看到了一腔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负责的情怀,看到了灾后重建的决心和希望。
老支书的眼泪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是压力。我深切地知道,目前三个受灾最重的村要恢复到灾前水平,没有几百万元的资金是无法实现的,就连当前急需要解决的群众出行问题,没有至少30万元的资金是无法保证的。自己当前的工作任务一方面是组织镇村干部迅速掀起灾后重建热潮,另一方面就是抓紧向上级汇报,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