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记者 余 婷)走近山阳县十里镇高二村,大老远就看见一栋身缠黄腰带青灰色的3层小洋楼,这是村里最阔气的民居。房子的女主人康均均引我们进门,120多平方米的一楼有宽敞明亮的客厅,卧室主、次分明,独立的卫生间和燃柴厨房,楼梯下空间放农具与杂物,房子的布局美观舒适,各功能区区分清楚,空间利用合理,融入了现代元素。“农村人卫生间都不讲究,一般都在楼梯底下设一个,我家专门留了间房子做卫生间,一层一个,房子后边留了3米多空间采光,这都是我二儿子设计的,他在西安上大学,学的就是建筑学专业,我娃的学没白上,我家的房子村里许多人一看都说好。”康均均乐呵呵地说。
她家以前的两间土坯房,又小又黑,一家人住上很拥挤,两个孩子都在家时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2010年“7·23”水灾房子被水毁成了危房,他们才东挪西借盖了新房子。“现在大儿子已经成家了,虽然还欠了些钱,但新房子住着舒适,比起漏雨的老房子真是天上地下。而今和城里人没啥两样,感觉日子过得舒坦、有奔头。”丈夫王振民说,“以前的房子已经不能再住了,但还是舍不得拆掉也算是忆苦思甜,过段时间经济好些之后还想将新房楼顶做上隔热层或盖上琉璃瓦。”
在十里镇高一村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一排排整洁靓丽的移民新居映入眼睑,张祥虎的父亲老张便是这48户移民中的一份子。老张和其中的40户移民都是从王坪村搬迁来的,王坪村距离镇上十多里路,村子整体都是滑坡体,许多民房都是危房,实行移民搬迁安置后,王坪村几乎接近消失。
张祥虎在城里谋生,已有自己的房子。老张一直是靠在工地上做建筑活谋生的,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不需要他再过多照管。在王坪村时家里的房屋是典型的危房,下雨下雪总担心发生滑坡体把房子掀倒。现在的新房子连装修花了近10万元,政府补贴了3万元,房子虽然是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的,但屋里铺了地板砖,卫生间、太阳能一应俱全。老张说,新房子舒服,交通便利,村民住的很安心,不再担心打雷下雨了,大家住的近了,关系也更亲近了,也都很注意房屋周围的环境卫生,以前的柴草胡乱堆,垃圾靠风吹的陋习消失了,素质一下子都提高了,现在儿子也可以在城里安心的工作照顾孙子上学,不用太操心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