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为群众做事最幸福

为群众做事最幸福

2014-06-16 10:22:02

 

——记全国双学双比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李彩凤
商洛日报 雷超锋 郗 湛 张希锋

  14年,说长也短,似乎昨天才上任村书记,有太多的事还正在努力;
  14年,说慢也快,曾经的小树苗已长成一棵棵大树,沉甸甸的核桃果子压弯了枝头;
  14年,说苦也乐,三分之二的贫困户华丽转身,收入翻了20倍……
  5月14日,在商州区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巡回宣讲首场报告会上,陈塬办事处上河村支书李彩凤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艰辛故事。短短15分钟的报告,掌声连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最大的收获:苦过累过伤心过,只求百姓认可、组织认可,死了留个好名声
  2000年,李彩凤高票当选村支书。重重的担子落在了她的肩上。
  “那时,没有办公场所、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打架斗殴、封建迷信、聚众赌博成风,村容村貌相当落后。”上任伊始,她就冥思苦想找出路——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藏,种植核桃行不行?
  土质适合,环境不错。再说,毛主席过去都批示过,每户种一升核桃。
  充分论证后,村委会敲定了依靠种植核桃来改变落后面貌的发展思路。然而,这一想法刚一传出,村里顿时炸开了锅,群众千万个不同意!
  祖祖辈辈都种庄稼,种啥核桃哩?简直是胡闹!
  有人毒死了她家的狗;从外面把她家大门锁上,用车偷走挂在屋外面的玉米;有人砸碎她家的窗户玻璃……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她个人出资购买书籍,说服党员带头栽植核桃,跑东走西给群众算账,做群众思想工作。
  1户点头了,2户同意了……当年,栽植核桃349亩;第二年500亩。
  3年后,沟沟岔岔、山山峁峁,到处都栽满了核桃树。
  3.3万棵核桃树苗茁壮成长起来后,有些群众又后悔了,就自己掏钱买树苗,买书籍,跟上步子,赶上来了。当初对发展核桃产业提出反对意见的王侃平,现已成了当地有名的核桃产业大户和技术骨干。
  一个“烂摊子”成了百强村:栽植核桃1600亩,核桃加工厂资产100多万,群众收入由560元增加到11462元,372户群众拥有摩托车300多辆,从事第三产业的机动车50多辆,300多户盖起了新房,20多户购买了私家车,大部分家中都有电脑、空调、太阳能。村支部成为市区的标杆支部,连续9年被办事处评为双文明先进集体,各级各类表彰奖牌也挂满了村党员活动室……
  穷根不除,威信难树。李彩凤说,只有这样,群众才会认可,组织才会认可,即使死了之后,都会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最大的感悟:作为一名党员,只要真心付出了、做到了,百姓就会真心对你
  作为省优秀党员、省三八红旗手、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多年来,李彩凤以合作社为龙头,组建专业技术队,狠抓技术科管。多年来,聘请核桃专家到村授课、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4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到3000多人次,90%的群众基本掌握核桃综合科管技术。
  为使周边群众得利,专业技术队成员还到全省各县区进行高接换优、整形剪枝技术指导,每人每年仅此一项收入两万元以上。
  现在,上河村户均栽植核桃4.3亩,人均1.2亩,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她走过的历程——
  2006年,成立第一个核桃产业协会;
  2008年,建立第一个村级气象预报服务点;
  2009年,组建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核桃产业支部;
  2010年,成立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
  2012年,建起集脱皮、烘干、销售为一体的核桃加工基地,注册“商河牌”商标,形成以科管、服务、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将商洛核桃推向全国;

  • 相关阅读
  • 爱在菜园飘香时

    ——记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月芳   商洛日报(李 琳)杨月芳是洛南县城关镇农技站的一名普通农技干部,她38年如一日,坚持奋战在农业科技生产第一线。她倾注全部精力,...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