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农家小院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

农家小院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

2014-06-23 11:14:24

——访洛南县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李玉兰
商洛日报讯(文/图 程 刚 陶继续 杨经纬)

当年披红戴花的李玉兰

当年披红戴花的李玉兰

晚年的天伦之乐

晚年的天伦之乐

  提起李玉兰的名字,年纪较大的洛南人都知道,这个女人是劳模,是先进,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近日,我们一行专门来到石坡镇樊岭村甘西沟组,寻访这位当年的风云人物。
  甘西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庄,在一大片地膜烤烟后面的山脚下,坐落着几户人家,李玉兰的家就在这里。初见李玉兰,她身穿朴素的衣裳,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但身体依然比较硬朗。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老人热情地倒水让座,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尽管参加第四、第五届全国人代会已经过去三四十年了,但老人对于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战天斗地——“铁姑娘”热爱集体传美名
  李玉兰出生于1937年冬月,正值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下,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她的父辈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小玉兰命运多舛,年少时就失去了父母,在伯父的照料下艰难度日,历经磨难,所以她从记事起就对能过上幸福生活充满了渴望。
  1949年全国解放后,贫苦农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小玉兰也长大成人,嫁给了当地一个忠实憨厚的农民。他们家分到了地,过上了平淡的耕作生活。虽然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民的日子还过得比较苦,但对于李玉兰来说,这样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强了多少倍。
  “是共产党救了我们穷苦人,给我家分了地,我们一家人再也不用要饭了。”说到这里,李玉兰的眼眶里泪水涟涟,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感激之情。
  她的心里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的救命恩情。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李玉兰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公社集体,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农活,关心爱护集体的一草一木。从20岁起,她就当上了生产队队长,带领大家劈山改河、修地造田,白天干得热火朝天,晚上还要打着马灯加班加点。人民公社化时期,三伏天打麦子是最苦最累的活,但她从不偷懒,专挑重活、累活干,先后当过十三年集体麦场的“场长”。1958年大炼钢铁,她主动到商树铁矿背矿石,还在樊岭大队的养猪场养过猪。
  上世纪70年代初,李河公社和全国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热潮,吃苦能干的李玉兰积极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还担任了樊岭大队“铁姑娘战斗队”队长,每天起早贪黑上工干农活,犁地、挑粪、锄草、运粮,各种农活样样精通。
  “那时候咱年轻,身体好,在生产队劳动,没黑没明地干,浑身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儿。”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李玉兰十分兴奋。
  当时,李玉兰的老伴被大队委任为“饲养员”,养了30多头牛和100多只羊,天晴下雨都要上山放牧。为了给集体节约费用,牛羊生了病,他们自己到山上挖草药治疗。有一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一头母牛下了牛犊,李玉兰害怕体弱瘦小的牛犊被冻死,用自己的棉被把小牛犊裹起来,抱回家放在炕头取暖。由于当时普遍缺粮,母牛的营养跟不上,奶水不够吃,李玉兰把家里舍不得吃的一点麦面熬成汤给小牛犊喝。经过她和老伴的精心照料,小牛犊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1971年,李玉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劳动的劲头更足了。特别是担任樊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后,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樊岭大队成为商洛地区“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有一年春季出现“倒春寒”,大队组织社员在地头点燃柴草驱霜。为使庄稼和果树不受损失,漆黑的夜晚,李玉兰不顾山大沟深,野狼嚎叫,提着灯笼翻山越岭巡回各队督促检查防冻工作。每天她回到家里,已到凌晨时分,稍作休息,又投入到第二天的劳动中去。
  “一块块梯田绕山转,粮食产量翻了番,一心为公不觉累,‘铁姑娘’美名四处传”,是当时全县干部群众对李玉兰的高度赞誉。因此,她先后当选县级人大代表、省“妇代会”代表、省级“劳动模范”等。
  出彩人生——“讨饭娃”走进人民大会堂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由于李玉兰的突出表现,洛南县革委会和商洛地区革委会分别推荐李玉兰为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经过各级选举,这个出身农家、曾经逃荒乞讨的“要饭娃”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了令人向往的人民大会堂。
  “到北京参会之前,县革委会专门让县城最好的裁缝师傅为我定做了一套深蓝色的涤卡上衣和黑色的涤卡裤子,派车把我送到地区革委会,地区革委会又把我送到西安,然后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到了北京。”看着年轻时披红戴花的老照片,李玉兰激动地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当时,商洛地区一共只有3名全国人大代表,除了她以外,还有柞水县的赤脚医生王家成、山阳县的生产队长毛羽栋。
  到北京后,李玉兰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和审议了周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投票选举了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气势恢弘的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和悬挂在城楼上的毛主席巨幅画像,让她兴奋得几个晚上彻夜难眠。
  “人民大会堂屋顶上的灯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几千人在这个大会堂开会,对我这个普通农民来说真是太稀奇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老人感慨地说。
  由于“文革”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开了一次会议。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李玉兰又连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5次坐飞机去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在参加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她和其他代表投票选举出了国家领导人,还代表广大选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针政策。
  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陕西代表团,亲切看望各位代表,由于李玉兰站在前排,还荣幸地与华国锋等领导握了手。会议结束时,他们与领导人合影留念,每个代表还收到了一枚毛主席铜像纪念章。
  “平时见不到主席、总理这些大领导,到北京开会后,感觉到他们是那样的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真是我们的亲人啊!”李玉兰深有感触。
  为了丰富代表们的会期生活,大会还组织代表们游览了故宫、天坛、颐和园,参观了革命历史博物馆,一幅幅、一件件革命战争年代的图片和实物,让他们深受教育。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时,望着帮助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大救星,李玉兰和许多代表心情沉重,热泪涌流。
  每次参加完会议回到洛南,李玉兰都按照传达提纲向全县干部群众传达会议精神。因为文化程度低,她只能根据自己的记忆,简要地传达会议精神,然后由原洛南县革委会副主任焦秀花做详细解释。
  一次,县上一位领导问她华国锋主席身体状况,她兴奋地说:“华主席红光满面,精神很好。”在场的领导听了十分高兴。
  不忘党恩——“老代表”传递正能量
  “我没有什么才能,也没有干出什么突出的成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该用什么来报答党的恩情啊!我就是要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采访中,李玉兰老人十分谦虚。
  “当时到北京开会照的相片和穿的衣裳还在哩。”她从炕头箱子底拿出了珍藏39年的“宝贝”——一件深蓝色的涤卡上衣,斜襟样式,有些褪色。
  “旧社会咱吃尽了苦,共产党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人不能忘本,要把过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传递下去,这件衣裳我一直舍不得穿,放在箱子底。”
  在北京开会期间,会务组每天为代表补贴7角钱,回来后李玉兰全部交给了生产队。多年来,她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吃剩的饭菜舍不得倒掉,热热下顿再吃,她的穿着也十分朴素,儿子为她买的一件毛呢上衣,她穿了八九年也舍不得丢。她还经常教育村里的年轻人,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也不能铺张浪费,家里过红白喜事不要大操大办,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李玉兰带头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这个曾经为国家、为集体做过贡献的老代表,县人大、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多次看望、慰问她,李玉兰老人对此十分感激。她说,现在国家和社会变化太大了,政府不光免了人老几辈都要上缴的农业税,农民种地国家还给发补贴,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能领到高龄津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是享福。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事情尽管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当地人还是习惯地叫她“李代表”。多年来,她一直是村里的热心人,谁家有什么农活,她都会主动帮着干;哪家有什么困难,她都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还陪同主人去镇政府反映情况。近几年来,年过七旬的李玉兰3次到县、镇人大反映民意,提出了7件意见、建议。在她的“珍藏包”包里,至今还保存有一份前年写给县人大的建议函底稿。
  现在,李玉兰和她的孙子生活在一起,家里种植了12亩烤烟。孙媳妇十分孝敬老人,每餐都为奶奶端饭,隔三差五还到街道买些油糕、凉粉等老人喜欢的食品,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虽不十分富裕,但其乐融融。
  “奶奶从不让我们给组织提要求,要我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现在我要把这12亩烤烟务好,事事也做村上的先进。”李玉兰的孙子说。
  采访结束时,老人一再表示,在有生之年将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配合组织和政府搞好各项工作,教育儿孙晚辈和村民孝敬父母、诚信做人,走正道致富,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延续下去……

  • 相关阅读
  • 畜牧战线的老黄牛

    ——记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榜   商洛日报(刘雪黎)1981年,陕西省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工作开始,张榜作为商洛地区普查队队长,带领队员翻山越岭,深入偏僻乡村,开始了对“秦巴山区黄牛&rd...

    时间:06-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