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通讯员 向 古 记者 吉文艳)2011年11月,王高明从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商州区粮食局局长。工作角色有了转变,但他始终保持着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干事创业的开拓精神。当时,从局机关到所属国有粮食企业,正处于不景气的局面,人心不齐,政令不畅通,工作难开展;企业管理不尽规范,经营效益不高,职工收入低下。面对着令人尴尬的窘境和干部职工期待的眼神,王高明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短短三年,王高明一心扑在粮食事业上,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为粮食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使商州粮食系统一年一个新变化,样样工作走在全市同行前列,粮食局蜕变成为国家和省级示范单位,3个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高,职工收入普遍增加,全系统呈现出一片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王高明也先后获得全省“两创三争促双新”主题活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开拓创新促发展
到任后的半年里,他抓紧做了3件事。一是调查研究。从班子成员到各股室工作人员,从企业负责人到一线职工,真诚地促膝谈心,耐心听取意见建议,对改进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抓纪律作风建设。结合全系统实际,主持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5类10项规章制度,坚持由自己带头做起,处处从严要求,工作很快有了起色;三是抓粮食安全管理。2011年底,收储企业新收购的1万吨玉米、小麦水分偏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热霉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他逐库检查了解情况,召集技术人员问计问策,与副局长韦小龙分片包干,与职工一起日夜奋战,苦干6个月,确保了这批粮食的安全储存。
粮食流通管理对王高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2012年5月开始,他组织全局干部,先后到富平、高陵等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多次与洛南、丹凤等兄弟县局交流工作经验,带队深入基层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切实促进了全区粮食市场的健康运行。2012年底,区粮食局被省粮食局挂牌确定为“全省粮食监督检查示范单位”,与此同时,所属国有粮食企业全部实现经营盈利,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其中中心粮站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受到省、市粮食局的表彰奖励。
创建全国示范单位
2013年,省政府全面启动实施“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同时,省粮食局推荐商州区粮食局作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的创建单位,当时粮食局仅有在职干部11人,而工作任务涉及全区23个镇办168个行政村和219个粮食经营户,工作开展难度很大。这一年,王高明带队深入基层,特别在偏远山区工作时间150多天,全面调查摸底,逐户制订改进方案,主动为经营户排忧解难。
在市场检查中面对个别“有来头”的企业,他义正言辞,从不妥协。在当年查处67件违规经营案件中,从未出现申请行政复议等现象。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当年底,高标准的完成了“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年度任务,评选的放心粮油示范店、经销店,经市、区两级顺利验收挂牌,受到市粮食局和区政府的表扬;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更是锦上添花,经国家粮食局严格把关审核,获得了我市第一个“全国粮食监督检查工作示范单位”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扩大储粮规模保稳定
商州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粮食自给率仅占61%,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都会引发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稍有不慎,就会给全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他在几年来反复思考权衡的基础上,确立了“抓储备、强调控、保供应、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从基础环节做起,作了大量工作。
王高明积极争取市、区政府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并主持完善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在工作中全力实施,为应急粮食的安全管理和动用调度提供了依据。抓紧粮食应急设施建设,通过深入城区和各乡镇摸排调研,落实了区级储备粮承储企业3个,应急加工企业一个,应急供应网点26个,并积极争取中、省投资建设粮仓6000吨仓容,为不断扩大储粮规模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