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宁启水:大山深处“独行侠”

宁启水:大山深处“独行侠”

2014-11-03 14:53:49

来源:商洛之窗

   因地形极像女人穿的有褶皱的裙子,被当地人称作裙子沟。这里是山的世界,山阳县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没有移动信号,“出门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就是这个村子的真实写照。全村176户群众,散居在方圆60余平方公里,海拔1900多米的七道沟八道梁之间。自1997年11月通电后,负责该村抄表、收费以及维护电力线路设备的国网山阳县供电公司宽坪供电所农电工宁启水,就和这个村子的群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10多年来,宁启水靠两条“铁腿”和一双厚重的脚板,翻山越岭,默默奔走于人烟稀少的茫茫林海,与寂寥的山风和孤独的鸟兽为伴,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口方便面,哪里黑哪里歇,竭诚在高寒边远山区播撒光明,一个背篓不离肩,义务为山中的留守老人和困难家庭捎带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让深山里的群众几十年如一日感到“电离不开他,生活也离不开他”。
  10月23日,跟随《陕西工人报》、《华商报》编辑记者和华商论坛网友一起,深入宁启水包抓的裙子沟村,近距离感受他的艰辛与不易。
  清晨,从山阳县城出发,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裙子沟必经之路——夹石峡。宁启水早已在那里等候,身旁的背篓里面装着10袋食盐、两桶食油,还有登杆工具和工具包。我们稍作停留,便在启水的带领下向高山之巅的裙子沟深处走去,昨夜一场秋淋过后,早晨雾气升腾,一座座大山被云雾紧紧包裹,在满是鹅卵石、长满青苔的山间小道上,我们相互搀扶小心前行,身子不由得七扭八歪,可启水背着40多公斤的物品,一直轻快的在前面给我们引路。
  我们打趣的问:“宁师傅,你都快50岁的人了,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咋比20岁的小伙子都轻松?”
  “我有诀窍,这山路走了都快20年了,那段山路有歇脚的,那条小溪有几个过河的石头都记得一清二楚。再说,我这还有‘法宝’哩!你看,这草鞋,利水不捂脚,又防滑,在这常年有雾多雨的密林深处,它可不能少。”宁启水乐呵呵的说道。
  攀山的路越来越陡,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弯曲,就像从山底飘起的绸带,置身山间云海,四周雨雾缭绕,红叶片片,峡谷幽深。我们攀崖壁,穿梭在灌木丛生的林间小道,密林深处,除了偶尔流过的山泉和鸟儿的鸣叫,就是我们喘气的声音,刚才还是抱着胳膊,打着寒颤,现在早已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随行的商洛供电公司媒体业务室副主任盛辉感慨地说:“想当年架设通往裙子沟的电力线路是何等的艰苦!启水的工作,干一天容易,干一辈子难;这样的山路,走一天容易,走一辈子难。”
  “这山路,你每月得走几回?”我们好奇地问。
  “每月抄表、收费,给山上的群众检查维护线路,至少得走两三次,有时候遇到恶劣天气,随时都有可能上山抢修。加上对面山上的东台和东边的万佛山仅抄表收费一趟来回要走15天,200多公里以上。”
  就在我们气喘吁吁向山上攀登时,前面山坳里一对野猪上蹿下跳,滚石落下的“砰砰声”在山谷回荡。吓的我们直往后躲,启水却不慌不忙喊起了“嗨吆、嗨吆”的号子声。
  “遇到这些野东西,千万别跑,也不能随便攻击它,喊号子最灵,也给自己壮胆。”宁启水很有经验的给我们说着。
  “那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野兽?退缩过吗?”
  “在这深山老林里,遮天蔽日,被路边马蜂蛰过,被土豹子、野猪和毒蛇惊吓过,被猎人的兽夹夹伤过。但习惯了,只要山上群众能用好电,我苦一点算不了啥,就是将来山上只有一户人家,我也要一直坚持下去。”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