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第一书记 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抓手

第一书记 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抓手

2015-01-05 09:17:54

——镇安为村派驻第一书记促党建夯基工程调查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陈梓良 谭显根)“村民家里常去转转,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事帮忙干干。”这是镇安县杨泗镇群众对驻村第一书记生动形象的概括,真实地描述了第一书记走村入户的辛勤工作。
  为村上派第一书记,已经不是新鲜事。镇安的第一书记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工作成效如何?深冬时节,笔者一行走进素有“板栗之乡”之称的镇安县,对这里推行的第一书记驻村情况进行实地采访。
  出台干部选拔“硬杠杠”,第一书记成了“香饽饽”
  “要真正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干部一门心思为民服务谋发展,必须出狠招解决好人的问题。”说起推行第一书记做法的缘由,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向笔者道出了初衷。
  李书记说,用什么“抓手”让党建夯基工程资源下移,强基固根,第一书记的做法就是一次实践,一个探索。为此,该县从各镇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要求他们住村上、吃派饭,实打实、面对面解决好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问题”。
  李波说:“在工作实践中,怎样让优秀干部主动下去,我们一班人几上几下反复研究,认为必须出台刚性文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
  基于此,该县明确规定,以后新任科级干部,一般应具有镇村工作经历,对于没有镇村工作经历的干部,一般不直接提名担任镇党政正职,并将优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加大选任、奖励力度。干部选拔任用硬杠杠的出台,干部有了盼头,第一书记自然就成了“香饽饽”。
  为保证第一书记的标准,该县在选派时严格把好选拔关,各镇党委书记带头挂帅,发挥榜样作用,专门挑选偏远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其他选派的第一书记除了具备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两个主要条件外,还必须是作风扎实、素质过硬、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
  据悉,从2014年7月开始,镇安县从各镇选派了140名科级领导、68名一般干部到全县208个村(社区)任第一书记。5个多月来,他们承担起了党的政策“宣传员”、政策落实“监督员”、联系群众“服务员”三大职责,使得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抓手。
  创新管理举措,逼着第一书记有作为
  “第一书记是村上的第一责任人,他们每天在哪里工作,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就连每顿饭在哪里吃,晚上住在哪里……工作日志里都要显示得清清楚楚,县上领导下乡随时查阅《工作生活日志》,逼得干部不得不主动作为。”永乐镇党委书记王宁感慨地说。
  该县对选派的第一书记提出了要求。时间上,每月驻村不少于10天,管理上,如实详细填写驻村工作和生活日志,建立了县级领导随时进村入户抽查情况、个人记录与日志内容三统一的“三堂会审”制度,解决了日志作假问题,让第一书记的工作晒在阳光下。在此基础上,各镇创新思维,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第一书记管理的创新举措,如杨泗镇的“十大员”职责、米粮镇的“三亮三比四评”制度、庙沟镇的“1236”工作思路、月河镇的驻村誓言、东川镇的干部连心卡等等,激发了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为了解决第一书记工作上的难题,该县建立了各级书记定期约谈制度,每月第一周“县委书记开放周”,专门接待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听取各镇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每周一各镇党委书记专门接待辖区第一书记,具体解决工作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