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第一书记 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抓手

第一书记 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抓手

2015-01-05 09:17:54


  “既要干好镇上的工作,还要当好第一书记,分管工作和驻村工作之间冲突的解决,得益于县上建立的联管联抓工作机制。”月河镇先进村第一书记郭传宏如是说。
  为了解决第一书记镇村工作统筹兼顾的问题,各镇选派了两名镇干部协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121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帮扶208个村(社区),县镇村三级联管联抓工作机制确保了第一书记镇、村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全新的管理举措,让每一位第一书记感到了压力和动力,也真正保证了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呆得住、有作为。
  实事办到家,第一书记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阮书记来村里帮我们修路、拉水,今后再也不用挑水,下雨出行方便了。”我们来到镇安县米粮镇八一村走访时,70岁的张仕金老人介绍起村里的新变化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的阮书记就是全镇14个第一书记之一的扶贫社干部阮班龙。
  在月河镇先进村一组,69岁的赖高明老人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告诉记者:“要是没有郭书记帮我们争取复明工程,与西安博爱医院联系,恐怕我老伴患白内障的眼睛就再也看不见了。”
  “第一书记派来后,我们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沟通起来更直接了,有了问题解决起来也更方便、更有效。”东川镇益星村支部书记程习文告诉记者。
  第一书记不替代、不干预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厘清了与村党支部书记的关系,让村班子成员卸下了思想包袱,摒弃了撂挑子的思想,逐渐把第一书记看成了村上的一员,成了工作上的好搭档。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不胜枚举,它们只是第一书记诸多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群众张嘴干部跑腿”在第一书记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让第一书记成为选任干部的“源头活水”
  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些愿意到农村建功立业但不是党员的优秀干部,因为身份原因没能成为第一书记,而本镇现有的优秀党员干部又难以满足第一书记的需求,“供需矛盾”让第一书记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该县把选派第一书记助手工作,作为第一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来抓,把发展党员与驻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优秀第一书记助手中发展党员,通过竞争被选派的非党、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助手”,已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一书记还认真履行着传帮带职责,“一对一”给助手教法子、指路子,帮带提升工作能力,让他们更接“地气”、增“底气”,经过实践锻炼、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助手将成为第一书记的后备人选,在第一书记出现空缺时优先由他们递补。下一步,该县还将在县直机关有计划的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延伸第一书记选拔链条,让各级干部真正在一线学到真功夫、练就真本领。
  在村组培养干部,在赛场选拔干部,如今,第一书记已经成为镇安县培养锻炼干部、识别选拔干部的一个新平台。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