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樊利仁)丹凤县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民增收“五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任务。
一是实施稳粮扩经增收工程。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要求,实行良田良种良法,推广增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9万亩,总产达到6.8万吨以上。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布局、科学规划、间作套种、优化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力争建成茶叶基地5个1.5万亩、金银花基地5万亩,建成蔬菜标准化核心基地3个,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洋芋4万亩、药材4万亩,实现药、薯、菜三个产业增加农民收入7亿元。
二是实施优果提质工程。按照“一管二改三建”要求,依托丹治水保、林业产业等项目,新发展良种核桃建园3万亩,嫁接改造30万株,综合科管15万亩,山茱萸综合科管3万亩、建园1万亩,新发展葡萄基地1万亩,使核桃、山茱萸、葡萄三个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以上,实现优果提质增收。目前,已完成核桃新建任务6800亩,完成板栗、核桃嫁接0.8万亩。
三是实施畜产增效工程。以发展生态肉鸡、生猪、肉牛产业为重点,建成一定规模的肉鸡、生猪、肉牛养殖畜牧小区100个,围绕全年生猪年产66万头、生态肉鸡年产超3000万只、肉牛达到2.3万头目标,引导养殖大户走“畜—沼—菜”生态养殖模式,使华茂、山凹凹、生旺、聚农等畜牧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群众产业致富。
四是实施劳务增收工程。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引导、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提供2万—5万元贴息贷款。狠抓劳务培训,积极服务农民工就业,努力实现农民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逐步扩大农民工医疗、工伤、养老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加强组织协调,提高组织化程度,适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力争使劳务输出人数达到8万人次,实现劳务产业收入4.5亿元以上。目前全县已培训2380人,实现劳务输出4万余人。
五是实施三产增收工程。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扶持二三产业发展,支持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加强农家店建设,鼓励群众开展刺绣、竹编等手工艺品活动。抓好小城镇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二三产业户向小城镇集中,辐射农村,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