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姜
△产业园给周边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让6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9月12日清晨,秋雨初歇,商州区麻街镇五星村的食用菌产业园里,平菇大棚内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灰白色的平菇一个个“钻”了出来,如同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几名工人弯着腰麻利采摘,只见他们指尖轻捻,手起菇落,不一会儿,身旁采摘筐里的平菇便堆成了“小山”。
“这一下雨,菇长得就特别快,一天一个样,得赶紧采,不然就长过头了。”村民朱小娥一边采菇一边笑着说。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脸上却满是丰收的喜悦。
五星村食用菌产业园建于2020年,占地76亩,最初以发展木耳产业为主。但近几年随着市场变化,木耳产业逐渐显现出增收乏力、后劲不足的发展瓶颈。2024年4月,在麻街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支持下,五星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商洛润旺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采取“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原有产业园的基础上转向发展平菇产业,力求破解发展困局,闯出一条产业新路。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成功让五星村食用菌产业园焕发出新的活力。去年下半年,这片被重新激活的园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产出平菇65万袋,主要销往西安、河南等地,实现收入8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6万元的产业分红。今年,计划两季生产平菇130万袋,预计利润150万元。但比这些数字更暖人心的,是产业兴旺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家门口就业”的幸福路。
“产业园给了我们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四组村民贾翠笑着说,她的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孩子也在上学,以前想外出务工总是放心不下。“现在好了,离家不到10分钟的路就能上班,一天收入100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贾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当地妇女的心声。
一份在家门口的工作,让她们成了担起家庭的“半边天”。“目前产业园长期雇佣工人约10人,到了采摘高峰期,我们用工需求达到60多人,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产业园负责人王磊介绍。
平菇大棚外,一幅农文旅融合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五星村还计划依托安山驿、灵岩松舞等周边景观节点,把食用菌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展露营、采摘和农耕体验项目。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平说:“我们希望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菇,还能看到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并且亲手体验采摘的乐趣。”这些规划不仅让小蘑菇的价值从餐桌上延伸到了游客的体验之中,也让五星村的振兴之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在五星村,一辆辆满载平菇的货车正不断驶向远方,一朵小小的平菇撑起了一把“致富伞”,不仅托起了村民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幸福梦,更激活了整个村子谋求发展的磅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