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兵种不一样,士兵对各自的武器的熟悉程度也不一样。有些武器不是当兵的都熟悉、了解、会使用。如步兵不一定会使用大炮、坦克、导弹等武器,而且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士兵都学会和使用所有武器。
部队平时训练,一般都是按各自的装备,使用自己手中武器。就是有的部队强调一兵多能训练,也仅仅限于轻武器的掌握使用,如步枪、轻机枪、四0火箭筒等。这些武器既是步兵连队装备的主要武器,也是所有兵种的士兵都必须学会和掌握的。
对于重型武器,如重机枪、高射机枪、大小口径的炮,平时训练,都是按照各自的建制进行训练,也不要求每个士兵都会使用,也不可能有时间和条件去相互交流使用。战时打仗主要是合成,其对各种武器的发挥作用如何,就看指挥人员的合成指挥能力和相互配合了。所以部队平时完成各自训练科目后,都要进行合成演练。合成训练得好,战时的相互配合就好,指挥人员对配属的重武器,使用得当,伤亡就少,反之亦然。
作为班、排、骨干以及各级指挥员来讲,了解相应的武器战斗性力和战术使用原则,熟悉和使用多种常规武器,不但会在战斗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会避免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故。遗憾的是部队平时训练往往忽视这一点。平时都是自己练习,战时才磨合。如果当兵的对武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性能不熟悉,又喜欢玩弄武器,很容易出事故。
在战时,部队的武器装备种类很多。以步兵连队为例,战时加上各种配属,有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手枪、冲峰枪以及各种微型、微冲、轻、重机枪、喷火器、四0火箭筒、六0炮、八二无炮等武器。对使用炮弹之类的武器,步兵一般不懂也不会去玩弄。但对于枪支之类,确实很感兴趣,都喜欢玩弄一下,特别是冲锋枪、手枪。
而在战场上,除了步兵,并不是人人都有武器。象四0火箭筒兵、六0炮兵、八二无炮兵、机枪兵,除了正、副班长配备有一支冲峰枪外,均未配备武器。到了战场上,有的战士看到别人有枪,特别是比较新式一点的武器,都想拿来用用、玩玩,也喜欢把班长的冲峰枪和干部使用的手枪借来照相。而这些战士,平时除了打靶外,很少有接触枪支的机会,对武器的分解、结构和安全方法又不是很在行,稍有麻痹,就会出现走火伤人的严重事故。
本来,对枪支的使用,都有严格规定的,如不准随便玩弄枪支(包括自己和他人使用的),不准平时枪弹上膛,不准随便打开保险,不准枪口对人开玩笑,操课前,收操后必须验枪等等。而在战时,这些规定往往被一些干部战士忽视。如有的执行任务时,还没接触敌人就把子弹推上膛,也不关保险。有的执行任务后也不验枪,有的忘了退出上膛的子弹。有的将自己的武器随意交给他人保管等等,从而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我团某连一名排长,一次从前沿阵地下来汇报工作,将自己的手枪交给通讯员背着。在排长汇报工作时,这个通讯员和炊事班几个同乡在一起玩,无意中扣枪了压在枪膛里的子弹,将一名战士当场打死。还有一个连队的班长,执行完任务后回到掩蔽部休息,忘了退掉上膛的子弹,同班战士在玩弄时,不慎走火,将班长的腿部打伤。
战场上出现的严重伤亡事故,与部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战场管理,与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密切的联系。每个部队都可能有这种类似的教训。虽然,这些事故,在一支上千人或上万人的轮战部队中,发生的概率不多,少则几起,多则十来起,对整过部队的战斗力和战斗士气并不构成重大的影响,但把所有参战部队的事故加起来,那就不可小看了。尽管事出有因,但作为事故,这种非战斗减员确实是令人痛心的。
作为曾经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总结这些教训,并非揭短,或有意拿别人的不幸说事,确实希望人们能够从这些血的代价中吸取教训。我想,现在正在服役的军人,或今后可能服役的年青人,当你看到这些教训后,再遇到这样类似情况时,但愿吸取前车之鉴,不犯类似的失误。
记住啊,战场上的任何惊慌和管理上的失误,都可能带来杀身之祸!(广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