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升君的儿媳妇胡小妮正给姜发财剪指甲 华商报记者 田德政 摄
4月9日这天,山阳县色河铺镇太山村59岁的村民姜升君家正在扩建院子,上午10时许从广州打工回来的小女儿姜花婷像往常一样,给她的哑巴“瓜大”姜有财盛了一大碗饭,姜有财一看有生人来,就端着饭躲到一边去吃了。边吃饭姜花婷边给“瓜大”整理着衣领。今年也是“瓜大”被捡回来第32个年头,在外人看来,这完全就是一家人,丝毫看不出姜有财是捡来的。
老父亲车坏在路上,寒风中有人敲打车窗
看记者是来采访的,姜有财吃完早饭就把记者带到他住的楼梯间里,房子虽小里面的东西还算是摆放整齐,冬天的厚棉被已经被姜有财叠好放在床头柜上,床上已经换上了薄被子。床头的一个大木箱里,整整齐齐的放着姜有财平时穿的衣服。
看到人们都在帮姜升君家扩建院子,姜有财就撇下记者,操起铁锨就干了起来,头发都花白的他,看起来身板还比较硬朗。
谈起哑巴“瓜哥”,姜升君向记者回忆道,1983年的冬天,父亲姜银鸿到湖北十堰去做生意,在往回返的路上,双排座的小货车坏了,当时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车子也修不好,父亲就和司机躲在车里御寒。半夜时分,然后听到有人敲打车玻璃的声音,打开车门看到年龄大概三四十岁、衣服又脏又破、脚上趿拉着一双烂草鞋的男人站在面前。
问他是干啥的,他也也不言语,只会咿咿呀呀的比划。父亲想到这个聋哑人一定是饿了,找他们要吃的。他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递给他。吃完东西,这个哑巴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还指指驾驶室,父亲想到这荒无人烟的人地方,又下着雪,不让他进来怕是一晚上就冻死了,那可就造孽了。
第二天,姜升君的父亲修完车,这个哑巴仍然跟着不走,于是姜银鸿就把他给带回了家。姜升君至今还记者第一次看到“瓜哥”的模样:“那时候我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看到他穿了一个烂军大衣,布全烂没了,棉絮都在外面露着。看起很可怜的。”
姜升君说,那一年刚刚他的大女儿才出生,现在32岁的大女儿都出嫁了,算起来这个哑巴“瓜哥”,来到他们家已经有32年了。
边吃饭姜花婷边给“瓜大”整理着衣领
父亲突然病故后,“瓜哥”就一直跟着我家
姜升君的四女儿姜花婷说,她是1988年出生的,今年已经27岁了,从小她就喊这个哑巴叫“瓜大”,她认为“瓜大”除了不会说话,其他的都很正常。现在她的孩子都叫哑巴“瓜爷”了。因为从小就跟着“瓜大”,她也懂一点简单的哑语,吃饭时指指嘴巴,换洗衣服时比划一下衣领,砍柴比划一下砍东西,“瓜大”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姜升君的母亲袁福田说,这个哑巴才被丈夫领会家时,自己还有点想不通。当时一大家子9口人,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你要叫这个瓜瓜在我们家住下来呀?我们咋养活的起哟!”“要是不管,冻死了,饿死了,我一辈子良心都难安。我们先经管他一阵子,慢慢打听他的家人,再想办法吧!”父亲姜银鸿耐心地说服妻子。于是,聋哑人就在姜家住了下来。
袁福田说,别看他是哑巴,才来时脾气可大了,有时候帮我们干活,又无法语言沟通,把活给做坏了,嚷他几句,他还“呜呜哇哇”的发脾气,有几次离家出走,家里出去把他找回来。还有一次,他跑出去了几天,可能后来自己想通了,捡了一大捆柴背了回来。现在他年龄大了,脾气改了很多,再也不跑了,每次在外面给人帮忙,别人给他盒烟,他自己不抽都拿回来。
“这么多年来,谁也不清楚他是哪里人,姓啥名谁、多大年龄,也从来没见他的家人来寻他。” 姜升君介绍,父亲在世时,给哑巴取了个名字叫“姜有财”,2007年父亲姜银鸿突发脑溢身去世,因为他是兄弟几个中的老大,姜有财就一直跟着他家过。
姜升君说:“现在姜有财已经把这儿当成他的家了,我们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家人来看待,平时干些简单的活,锄草、砍柴之类的事都会做。”
一家人乐融融
邻居们说,就是对待亲父亲也不过如此
姜升君的邻居告诉记者,这个哑巴在姜家安顿下来后,脑子并不笨,跟着姜银宏学会了干一些简单的农活,姜家侍候他吃穿住,病了给他治病,就是对待亲父亲也不过如此。这个人一天到晚见人都带着笑脸,偶尔,人们还能听到他哼哼《东方红》之类的曲子,虽然跑调,但是能看出来他心情不错。
姜升君在广州打工的小女儿姜花婷时常打电话对父亲说:“‘瓜大’如果在在外面流浪,咱们管不着,但是在我们家,就不能让他穿得太烂!”她说,因为从小就是“瓜大”带大的,有时候给家里打电话,就问一下“瓜大”现在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从外面打工回来,也给“瓜大”带一些零食,表示一下心意。在采访过程中,姜升君开玩笑的说:“孩子们对他们的‘瓜大’比对我还好!”
姜升君的老母亲袁福田向记者介绍,哑巴姜有财可能是在外面流浪惯了,给他买新衣服他总是不喜欢穿,最多穿上一两天,就扔一边了不管了,然后换上那些别人穿剩下的衣服。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就把那些烂衣服给扔了,他实在没衣服穿了才会换上新衣服。
2009年,哑巴姜有财身上长毒疮,浑身又脏又臭。姜升君就和母亲袁福田带他四处治疗,每天为他擦洗抹药,洗换被褥衣物,精心侍候了一个多月,终于治好了病。说起哑巴姜有财的趣事,袁福田笑个不停。“我们一家人能遇到他,也算是前世有缘吧!”
三十多年里,“瓜哥”、“瓜大”、“瓜爷”,姜家几代人对有财的称呼在不断改变,但对姜有财的那份亲情却没有变。“我感觉‘瓜大’就是我家里人,心里从未有过排斥感。现在,我娃喊‘瓜爷’也喊得非常亲热。” 在色河小学教书的姜花静是姜升君的三女儿,谈起长辈对姜有财的照料“我特别佩服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两代人,这种爱心的坚持。他们都没上啥学,但他们的善良、朴实,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山阳县色河铺镇副会长查涛称,政府得知姜升君家32年来收养一个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哑巴后,给姜升君评选为“山阳好人”,给聋哑老人姜有财按五保户解决了一定的福利待遇,“如果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田德政 高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