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大秦岭地区的徒步旅游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准确定位。对徒步旅行者,突出“北佛教”、“南自然”的不同特色线路,丰富徒步的内涵,增加对徒步旅行者的吸引力,构建比较优势。秦岭以北以佛教寺院为基础,把大秦岭建成全世界佛教文化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和修行中心。秦岭以南,以自然生态为吸引,把大秦岭建成全世界最丰富集中的动、植物保护基地。二是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修复栈道,把古人开辟的七条栈道修复通行,使之成为徒步旅行大秦岭南北穿越线路。要环线串珠,以七条古栈道为干,加上现在的高速公路和县乡村道路,开发联通秦岭山中各个景点的环状线路,以较大的镇村为游客集散地,以3天、5天、7天到21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一次徒步旅行的线路,适应不同天数的徒步旅行需求。三是要加快景点建设。突出特点,发掘大秦岭区域所具有的世界和中国范围的第一性和唯一性资源。四是要鼓励群众参与。徒步旅行线路沿线的群众自建的屋舍和院落都可以成为旅行者的旅馆(teahouse),实行“1+N”工程,利用一间房子、一台冰箱、一只烤箱、一个电磁炉、一台咖啡机、一台联网电脑,使之成为旅舍的公共客厅,再加上一间淋浴室和几间标准间,就可以成为和国际基本接轨的家庭旅馆。小投入,既让当地群众增加收入,还方便了旅行者。五是要加强政府推动。成立省级层面的协调机构,专司其职,主要做好整体规划、制定推动政策、进行定点培训、组织特色活动等。各级政府、当地居民和外来资金以低成本投入迅速提升大秦岭的旅游地位。
以徒步旅游为突破,对大秦岭旅游综合开发,是以开放带动发展的奔小康之路。大秦岭徒步旅游产业,小投入,大收入,促开放,惠民生。通过加快大秦岭地区徒步旅游产业建设,以徒步旅游为突破口,把陕西大秦岭30多个县(区),1000多万人口,从封闭贫困的地区,转变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区域。(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