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把旅游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美丽中国,陕西在行动。如今,三秦大地一幅和谐美丽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陕西要依托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做足旅游特色,做大市场规模,做强产业效益,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今,美丽陕西雏形已初步显现,全省已形成以西安为龙头,关中、陕南、陕北重点城市竞相发展,76个4A级以上国家高等级景区为支撑,庞大县域旅游为基础,美丽乡村旅游为补充的全面繁荣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为此,本报记者将深入采访区县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特推出《陕西全域旅游发展“高层访谈”》系列报道——
“镇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西康高速穿境而过。未来在发展旅游上,将围绕‘精品景区打造、文化名城引领、优美小镇支撑、美丽乡村点缀’的发展目标,在借道西康高速的同时,加快县内道路扩展提等、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优化投资环境,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打造‘中国栗乡、全景镇安’品牌,让镇安旅游‘腾飞’。”谈起全域旅游的发展,镇安县代县长贾建刚深思熟虑。
严抓各项工作五年建成“2个5A、2个4A”
“目前塔云山4A景区正在创建中,过风垭游客服务中心装修有序推进,门户区停车场硬化已经完成,景区警务室、医务室配备到位,进入常态工作。但是还有银行电子商务系统没有投入使用、景区公路3处急转弯增设警示标示及广角镜未安装等问题存在。”采访中,镇安县政府督查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五年建成“2个5A、2个4A”精品景区目标,全县启动了兴隆寺遗址公园5A、木王山景区4A建设。做好塔云山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旅游酒店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4A景区创建验收。推进云盖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启动建设水体景观、河堤道路等20个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古镇改造提升,通过3A景区创建验收。优化城镇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拥有30万人口的镇安,地处秦岭山脉,南接安康,东邻鄂西,自然风光旖旎中又有楚国的遗存。
记者从镇安县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了解到,在优化城镇建设上,实施城区13个棚户区改造工程,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唐风楚韵”的历史文化名城。结合云盖寺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启动镇云一线7条沟域的开发建设,集中发展自然风光、休闲农业、山地农产、民俗文化等为主导的沟域旅游景区,打造镇云新区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区,让沟域综合开发成为旅游产业新支撑。扎实推进6个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商贸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特色小镇或新型城乡社区。
“以美丽乡村创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为统领,选取30个重点村,逐年推进。重点发展了县城周边、王家坪、镇云沿线、木王山和塔云山景区周边等8处农家乐主要集群片区,启动500户农家乐改造提升和200户分布式乡村客栈建设项目,打造‘栗乡农家,养生家园’乡村旅游品牌。”镇安县常务副县长冯朝勇告诉记者。挖掘传统文化借力全媒体宣传营销
“以传统文化引领,丰富旅游内涵。因此,镇安历史、民俗、工艺、曲艺文化亟待挖掘,已启动古镇、古村落、古寨、民族特色村寨、古寺保护建设规划,打造人文景点。挖掘陕南特色饮食文化,开发陕南八大件、陕南蒸碗等地方特色菜品,形成镇安精品菜系。在全县22个规模搬迁点配建美云秦绣工作室,推进‘老字号’店铺建设,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底蕴,依托镇安渔鼓、花鼓,创编大型旅游接待剧目,提升旅游文化内涵。”镇安县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