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村初小在商洛市镇安县东南80公里处,月明村初小老师李宝林执教37年,一直坚守在秦岭深处最偏远、最艰苦的学校,一个人在一个学校集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学校保安于一身,在仅有的一间教室里教着幼儿园和一、二个年级的总共七八个学生,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7个学生的学校
虽然,明年就要退休了,但是李保林没有松一口气,依然坚守在乡村教育的一线岗位上,尽心尽力地教书育人,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全镇前列。
今年,月明村初小一共有7名学生,一年级、二年级各一名学生,学前班5名学生。别看李老师快60岁了,下课的时候,他依然和孩子们在院子里一起找迷藏、玩游戏、丢手绢,做着各种各样的体育健身活动,让孩子课余时间也玩得快乐开心。用李保林老师的话说,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九月统一开学后,每天六节课,虽然只有7个学生和一个教室,但李保林还是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课程表,体育、美术、语文、数学样样有。复式班的教学,为了避免上课单调,他就将语文、数学搭配着上,给二年级的毛加强上了数学后,又给一年级的毛加乐讲语文,为了确保孩子普通话发音准确,他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教。接下来又给学前班的代锐、蒋乐乐等5名学生教汉语拼音。一节课下来他要保证7名学生都能学到该学的课程,那是要付出咋样的努力,唯有他自己知道。
同时,不但要当好孩子的老师,还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二年级学生毛加强说:“我家离学校很远,老师就让我在他那里睡觉,晚上老师给我洗脚脱衣服,到了早晨老师给我穿衣服,李老师对我像父母一样的亲热。上学期要考试了,李老师领着我一个人到镇中心校去考试,李老师不会骑摩托车,拉着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参加了全镇会考,结果我语文考了97分,数学考了87分,是全镇最高的分数。”
最让李宝林心生敬意的是,每周一他都要带着7名学生升国旗。学校没有音响,他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唱国歌为升旗伴奏。
孩子们叫他“爷爷老师”
从李保林的履历档案上可以看到,1979年他在距离公路15里多的树坪村东山小学任教23年,2002年到离家30多里、离公路16里多的月明小学任教,2006年到树坪小学工作,2010年回到东山单人初小教育7、8个学生,2013年再到月明单人初小工作至今。
米粮镇小学校长姚笛告诉我们,李保林老师工作的学校,除了2006年至2010年的树坪小学离公路近一点之外,其他33年工作的学校都是山大沟深、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地方,走小路也要三四个小时以上。“虽然现在通了水泥路,但坡度很大,不能骑自行车,他不会骑摩托,所以一直靠步行。”2010年至今,他一直是一个人在一个学校,在一间教室里教着幼儿园和一、二个年级的总共七八个学生,集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生活老师、学校保安于一身。“李老师每个星期天下午一两点,带上一周的伙食离开家里,直到星期五晚上六七点才能回家。
月明初小就设在村委会办公室旁边,砖混结构的房子是李老师工作过的最好校舍。除此之外,他呆过的学校设施都是陈旧的、简单的,老掉牙的课桌凳,斑驳的土坯墙,长满青苔的屋顶,尤其是单人初小,一间教室里坐着几个孩子,显得空荡荡的,放学后整个学校就陷入到了无边的宁静之中,但李老师仍然充满着工作的热情。2012年10月份,李老师生病做手术,只休息了一个星期,他放心不下他的学生,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上课。去年四月份,李老师的脚又骨折了。他强忍疼痛走了15里的山路还是按时去了学校,直到第二天疼和肿超过了李老师的忍耐限度,他才去了医院。在他脚疼的那几个月,除了必须去医院之外,没有请过一天假。他是靠拄着拐杖给学生上课的。那段时间家人劝说他,病了就请假休息,他总是说:“这里条件这么艰苦,还有谁愿意来?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