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害为利”打造绿色产业。在镇杨路风凸岭隧道出口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沼气。“这种牲畜粪便发酵成沼气,可用来照明做饭,沼渣还可用作种菜种庄稼的肥料,像这样的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群众发展的新常态。”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如是说。米粮镇丰河村去年6月修起的人工湿地花园式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废水30立方米,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既可养鱼,又可灌溉浇地,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据了解,截止2015年11月,该县建成垃圾填埋场7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个、农村水源地封闭保护设施49处,直接受益人口达8.21万人。
“点绿成金”发展生态经济。该县依据天然生态旅游资源,实施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古兴隆寺·唐遗址公园、云盖寺古镇、塔云山·道教文化景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2014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21.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9倍。近两年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集群5处500户、客栈15个、乡村旅馆30户。截止今年10月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8亿元。依托农特产品,该县计划三年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6个、示范村30个、村电子商务便民点154个,实现村级服务站的全覆盖,让山地特产由“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三大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镇安县政府县长贾建刚说:“两年来,我们全面实施以党建夯基、环境创优、扶贫开发、财源建设、城镇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工程,探索精准扶贫考核机制、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三大长效机制,以此保障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实现城镇化。突出集中安置、集镇安置、上楼安置,引导农民到城镇落户,基本形成“以县镇为基础、以搬迁社区为载体、以产业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让农民在住房、医保、社保、城镇低保及随迁子女入学方面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在精准扶贫和经济转型发展方面,该县分别出台了《深化“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10条意见》和《加快循环发展实施意见》,把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杠杠,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职责纳入单位年度考核的硬框框。
镇安县虽然财力十分紧张,但县上依然把财政收入的20%作为精准扶贫基金,并按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仅2014年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684万元,占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20.6%,较上年增加971万元。强有力的财力支持,使镇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群众脱贫致富更加有了信心和底气。
县考核办副主任饶浩忠介绍,县上在15个镇办成立了由联镇县级领导为团长、牵头县直部门为副团长的驻镇精准扶贫工作团,加大了年度考核分值比例。目前,全县已有119名第一书记,145支扶贫工作队常驻贫困村,8138名干部分别包扶1.1万户贫困户,实现每个村都有一支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撤离。(张小莉 谭显根 陈梓梁 陈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