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饭菜“很难吃”,但陈丹发现,吃完饭的患者需要让护士看看吃了多少,如果不够护士满意的分量的话,会强制再吃。
第二天,陈丹等来了初步的鉴定。
上午10时左右,陈丹第一次见到了她的主治医生,医生问过基本情况后,她开始就父母的送治事由一一作答。医生提的问题有:童年的家庭生活,怎样来到医院等。或许由于冷静条理的叙述,理智配合的态度,陈丹感觉到:“从医生的语气神情能确定他不认为我是疯子,也燃起了我对出院的希望。”
最后一次会诊是在8日上午,会诊大概持续了40分钟。终于,快到中午时分,主管医生宣布她无需住院治疗,可以立即办理出院。获知可出院消息之时,陈丹当场失声痛哭。
当天下午4时左右,陈丹离开了医院。
黄雪涛律师向记者说,陈丹这么快出院,并且没有接受精神治疗,这是她了解的个案中最幸运的一个。
而陈丹认为,正是自己多次的声明“没病”、“要起诉”,才使得自己这么快地“重见天日”。
“医院一位叫吕建宝的副主任,还专门跟我进行过一场谈话。她说,‘起诉,你觉得会有人理你吗?你读过《精神卫生法》吗?你这样的情况起诉也不会有人理你’。”
“乖乖女”自由恋爱 挑战父母权威
陈丹是家中独女,10年前,大学毕业的她离开老家独自在北京生活,并成为一名工程师。
陈丹称,父母对她有很强的控制欲,“父母从小就对我过度关注,不让我跟一般小孩玩,不准学游泳,被罩在玻璃杯下生活,直到上大学”。
两年前,与男友交往一年后的陈丹将恋情告诉了父母,但父母始终反对。
“一开始每周都打电话,但每次谈到感情问题都不愉快,父母想让我跟男朋友分开,回老家工作。”对此陈丹并不认同父母的观点,而每次以不快收场的谈话,使得陈丹与父母亲的交流越来越少。
今年春节前夕,陈丹与父母由于春节在哪过的问题再次爆发争吵。陈丹希望能去男友的老家,与男友过年,陈丹这一想法让父母很生气。
“闹僵了”,陈丹有些懊恼,此后陈丹与父母3个月没打过一次电话,直到6月5日。
“虽然陈丹案没有直接的金钱利益,但是,按谁的主张,服从谁的意见,在家庭内部的利益冲突中更常见。”黄雪涛律师评价说。
“因为他们年纪很大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决定把我送到医院里面。他们希望医生给我吃药、治疗,回到以前听话的状态。”陈丹推测。
回龙观医院称“被精神病”不那么容易
其实,早在开庭之前,陈丹与回龙观医院就已开始“隔空对话”。
6月10日,陈丹在水木社区论坛公开其遭遇,引起巨大反响。18日,陈丹与律师来到回龙观医院封存其病历。
7月3日,北京回龙观医院召开媒体通报会,院长杨甫德在发布会中表示,“被精神病”绝没有公众想象得那么容易。
“对陈丹诊疗行为绝不应该被称作‘被精神病’。”接诊医生回忆说,“曾向陈丹父母了解病情,得知陈丹从2009年开始出现行为异常,不愿与人交往,认为父母会害自己,并且曾有自杀行为。之后,其又出现过抑郁症状。在接诊过程中,这名患者并不配合,甚至谩骂喊叫,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当日,陈丹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封《致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公开信》,对回龙观医院的说法一一进行了回应。
陈丹告诉记者,她并没有经历过接诊过程,在大厅等候时她一直在发短信,没有任何激动情绪,强行关进重症病房前也并没有见过任何医生。而所谓的“兴奋状态”只是医生听了父母叙述后捏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