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廖诗评认为,《政府采购协议》是WTO协定附录中4个单项贸易协议之一,我国没有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各国在政府采购中可优先采购国货,不必遵循国民待遇原则。
业内人士分析,公务车采购目录已连续发布多年,不乏有很多自主车型,但由于目录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而非强制规定,在实施中遇多重阻力而不得不往后延。
“奥迪官车”盛行
政府采购公车,喜欢搞“形象工程”、“面子大”,对于一些昂贵的外资或合资品牌“情有独钟”,而对自主品牌的车辆大多“不值一看”
事实上,公务车,特别是高级官员用车所选品牌,对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很重要。比如靠公车起家的奥迪能在中国豪华车市场长期领先,与其开始就大量被作为领导干部用车密不可分。
奥迪在公务车采购份额中一直很高,2011年,奥迪A6L车型的公车采购数量占其销售比例20%左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务车采购大多是自主品牌,但当时可选择的车型很有限,比如一汽红旗、上海牌轿车等,但当时国产轿车的质量问题较多。
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以市场换技术,汽车市场逐步开放的原则。由一汽生产的奥迪、皇冠和捷达,上汽生产的桑塔纳这样的合资车型应运而生,并开始在公务车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之后,随着合资车型的增多,公务车采购合资车型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为了支持自主品牌乘用车扩大市场份额,该规划提出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2009年开始,公务用车自主品牌不得低于50%,自主新能源汽车,政府部门更要优先采购。但这项规定在地方执行不理想。
2010年12月27日,宁夏财政厅公车采购中标71辆,采购车型多为奥迪A6,自主品牌轿车仅有1辆。
国务院出台公车采购规定后,类似宁夏的情形仍存在。业内人士称,长期以来,以“奥迪”等合资品牌占领公车市场的现状很难改变。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前,合资品牌采购量占我国公务车采购规模近90%,2011年1-6月份,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比例仅20%。
对于自主品牌车企在公务车市场优势甚微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大多因品牌口碑与质量。 政府采购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在中国现行体制下,不是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用公家的钱相当于“白用”,既然是不受监督地“白用”,当然要选质量好、品牌口碑好,“有份”、“有面”的大品牌。
长城汽车副总裁商玉贵表示,政府采购公车,往往喜欢搞“形象工程”、“面子大”,所以对于一些昂贵的外资或合资品牌“情有独钟”,而对自主品牌的车辆大多“不值一看”。所以,只能听到“奥迪官车”这一说法,而没有听过自主品牌的“官车”。他认为,最大的门槛在于政府官员采购时的“观念”。
官员带头选国产车
董扬认为,真正对市场导向起大作用的还是省部级领导用车。他希望省部级领导都能坐自主品牌汽车
“大家只要看看美、日、德、韩等国的公务用车就明白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是《目录》专家组组长,对社会普遍关注国产自主品牌占据《目录》全部榜单,他在博客中回应称,目录的确定原则符合国际惯例。
董扬指出,做强中国品牌,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政府官员用车,理应优先中国品牌,这在世界各国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