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标准只因“入乡随俗”?
“苹果的傲慢只是入乡随俗”,针对中国媒体的指责,《华尔街日报》却这样做出解释。确实,中国监管制度与美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有不少缺陷,对消费者保护也很不够。近年来,不少西方跨国公司出了质量事件后以“产品完全符合中国标准”作为说辞越来越频繁。美国雅培曾在一款奶粉出现问题后发表声明称,“奶粉完全符合中国标准”;强生公司出现问题产品后召回不涉及中国,并称完全符合中国标准;某快餐巨头在国外炸鸡一天换一次油,但据报在中国却以“中国国情”为由“用油4天才更换一次”。日本丰田汽车在2010年出现的“脚踏门事件”后,不得已在全球召回有问题的车辆,却对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声泪俱下请求美国消费者原谅,而在中国却十分冷淡的表现让中国人恼怒不已。
对跨国公司实施双重标准是所谓“入乡随俗”的说法,德国汉堡一家消费者保护组织律师格赖西尔并不认同。他认为,尽管不少国家存在相关法律或制度漏洞,但跨国公司的这类行为更多出于自身的傲慢和唯利是图。比如在欧洲,所有电器和电子类产品都有两年免费的售后服务。但苹果却明显违反相关法律,只有当其受到法律严厉处罚或消费者的集体抵制后,才会改变。
最近,美资超市巨头COSTCO在韩国因不遵守“周末义务停业”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从去年起,韩国许多地方制定法律,规定大型超市必须遵守“周末义务停业”制度,以限制大型超市营业时间,保护中小零售商。但在韩国的美资超市COSTCO对此并不买账。去年9月,首尔市以“不遵守韩国地方法律”的名义判处COSTCO 1000万韩元罚金。但财大气粗的COSTCO凭借周末1天的营业收入远高于罚金的底气,拒不改正。COSTCO此举遭到韩国舆论的严厉谴责,消费者甚至发起抵制该超市的活动,并在该超市门口举行示威活动。韩国多地政府也对该超市各店面进行频繁检查,并勒令违规店面停业整顿。在强大的压力下,COSTCO今年2月宣布,旗下在韩国所有店面都与韩国其他大超市一样,实施周末义务停业。
实际上,双重标准只是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发展中国家不健全的制度和宽松的处罚措施,只是让这些跨国公司的傲慢成为常态。西方电脑公司在非洲国家实施的售后政策会附加一堆条件:如不保证本国有合格维修点;零部件缺乏,需由客户承担不菲的海外购运费用等。西方制药公司在非洲违法进行药品试验。美国辉瑞制药2006年曾把未经测试的抗生素提供给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导致所有使用该药物的200名患者中11人死亡,181人留下不可补救的后遗症,事发后辉瑞公司竟推诿、抵赖达数年之久。
南非商业电台称,加强法律和监管,对违规的跨国企业构成制约力十分重要。2007年,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正式起诉辉瑞,要求赔偿20.75亿美元,尽管这场旷日持久的轰动性国际官司至今尚未圆满解决,但此举在很大程度上令跨国药业巨头们不得不有所顾忌。该电台称,引入更多竞争者,也是消除跨国企业傲慢的良策,如曾因垄断地位而盛气凌人的欧美在非洲经营的移动通讯服务商,在中国、印度等竞争者异军突起后,已变得“好说话”得多。再不敢像以往那样,对非洲予取予求。
“企业帝国主义”心态遭批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哈拉德和肯尼思·利伯索尔教授曾撰文提出“企业帝国主义”的概念。他们称,当西方跨国大企业争相拥入新兴市场时都抱有一种狭隘且傲慢的心态,他们将发展中国家仅视为市场扩张的目标,以为那里遍地都是渴求现代商品和服务的潜在消费群。正是这种“企业帝国主义”心态,导致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连续做出错误的甚至带有歧视性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