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苹果在中国引发的怒火,德国《商报》认为,当代中国人已经越来越自信,虽然中国人仍然喜欢西方品牌,相信其品质及信誉,但是中国人已经开始敢于批评,不信任也在加剧。西方跨国企业必须采取非常认真的态度,否则事态将变得难以控制。
12年前,日本东芝公司用“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双重标准应对笔记本故障,惹恼了中国消费者,结果是其由连续四年的中国市场冠军滑落出市场份额前十名,同时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也被迅速边缘化。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次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的迅速反应与苹果公司相比,形成了反差。大众也在“3.15”晚会上被中国媒体点名,称其汽车的变速箱有问题,该公司很快就宣布召回逾38万辆汽车。正是这样的态度让大众在中国市场保持着相当高的份额。
日本学者村田章裕3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维护本国消费者权益上,不论对方是哪一国都应当毫不让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所有国家消费者都应当处在同等规则下。对于那些差别对待顾客的厂商,完全可以不去选择他们的产品。不过,中国人因为富裕后对外国商品、奢侈品牌等都还抱有很强的向往,拥有的欲望比其他考虑都强烈,因此对自己的权益不知道应当怎样主张。很大程度上中国消费者的态度让一些厂商感到‘没必要那么小心周到’。所以权益还是要自己争取。另外,现在欧盟、美日、中韩等各国之间都在商谈建立自由贸易协定,跨国公司如果再不对所有消费者一视同仁的话,要在这些自由经济圈内立足将更加困难。”(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