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天河之声》又及时跟踪采访,记录了姐妹俩在天河监狱期间的改造历程,专门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悲情姐妹花》,播出后在服刑人员中反响巨大,并首次获得了市监狱局级的优秀专题片奖。
效应
电视台工作人员刑满后走入传媒行业
据了解,最初电视台只有3名服刑人员劳动岗位,如今已拥有编、导、采、播、音视频处理、后期制作等多个岗位,可以容纳20余名服刑人员同时参与劳动。2007年还成立了以《天河之声》为核心的传媒技术教学园区。主要给服刑人员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了一个平台。
副监狱长王佑东介绍,每年天河监狱都要在服刑人员中公开选拔一批有一定技能、特长和学习能力的服刑人员,进入《天河之声》的各个劳动岗位。十年来,先后有11名服刑人员走上《天河之声》播音台,80余名服刑人员进入《天河之声》担任编采制作工作。
据统计,从《天河之声》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中,近一半继续从事与传媒、电视制作相关的工作,《天河之声》成为他们重新出发的有力平台。
服刑人员沈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视制作,因为从小喜欢组装无线电,有一定的无线电技术,被选拔到《天河之声》。刑满出狱后,沈某从最初给别人打工到独立担当制作人,从担任一家录音棚的录音师到拥有两个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完全得益于狱内电视台的“从业经历”。
文/本报记者 刘晓玲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